• 13阅读
  • 0回复

真诚寻得富民路——访越纪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1-10
第6版(国际)
专栏:出访归来

  真诚寻得富民路
  ——访越纪行
  人民日报代表团
  一辆辆呼啸飞驰的各式摩托车,驮着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从早晨到晚上,从雨日到暑天,在大街小巷川流不息……俨然是越南城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人民日报代表团最近应越南人民报邀请前往访问,从北到南,通过和各方面人士的接触,我们深深地感到,越南的同志为了把经济搞上去,为了让老百姓得到实惠,埋头苦干,表现出强烈的进取精神。
  在河内,我们来到升龙卷烟公司采访。这家有40多年历史、1100多人的大型企业,成立时曾得到中国的帮助,1994年又从中国昆明引进一条先进的制丝生产线,现在已成为越南北方最现代化的烟厂,年产香烟能力3亿盒,牌号15个。谈到此,公司总经理阮进勇十分感谢中国的帮助与合作。
  珍惜同中国的友好合作,可以说在越南上下已基本形成了共识。越共中央委员、中央思想文化部部长友寿在会见代表团时强调了这一点,新闻界的同志也反复提到这一点。越南人民报副总编辑德亮说:“我们十分重视同中国的合作,更主要的还是因为中国的合作是真诚的,不附加任何条件。”
  越南的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不是很大。但是,自1987年越南实行革新开放路线和“在国家管理下朝着社会主义方向发展的多种成份的市场经济”后,国企效益低下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有的严重亏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实行优惠的贷款和税金政策,精简机构、充实一线,补充资金、更新设备、改进技术,等等,收到显著的成效。我们采访的几个大型国有企业,效益都很不错。例如,成立于1984年、拥有5000名职工的河内纺织总公司,80%的产品可以出口。总经理梅黄恩介绍说,今年他们已提前完成了生产计划,产值比上年增加8%,人员工资平均每月70美元,实现税后利润150万美元。
  国企职工的忧患意识、竞争意识也挺强。有一件事非常值得一提。胡志明市越进服装公司是一家拥有5400名职工、全国最大的服装企业,年总产值5150亿越盾,产品90%以上供出口,今年可实现税后利润300亿越盾(约合214万多美元)。当我们请公司总经理陈灯院介绍成功的经验时,对方没说几句却反过来采访我们,提出了许多问题,诸如中国的服装为什么质量那么好,价格却很便宜?还说他们到美国、欧洲了解市场行情,发现到处都有竞争力很强的中国货。陈灯院说,他们一直在向中国学习,但有些问题仍然搞不清,代表团能否介绍一点秘诀?一席话,说得大家都笑起来。
  在南部平阳省的一家企业采访中,我们深感越南党和政府对于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重视,其政策宽松、措施得力。
  这家企业名叫“明隆有限公司”,是全国最大、最先进的私人陶瓷企业,离胡志明市约有30多公里。老板李玉明说,公司成立于1970年,到1981年分为两个厂,当初只有几十人,现在发展到800多人。他管理的“明隆一厂”,目前只生产手工艺品和日用品,设备是进口的,很先进,产品90%出口。
  说到成功的经验,李玉明认为主要是政府的政策对头。他说,开头四五年什么税都不交,后来也只交增值税,进口原料和出口商品全部免税。这一点与国营企业的待遇是一样的。据了解,最近越南刚刚出台的《营业法》,对上述鼓励出口的政策,从法律上做出了正式规定。越南还对有贡献的私人企业家给予很高的社会地位。比如李玉明,现在已当了两届越南祖国阵线主席团委员,去年又荣获国家主席签发的中央政府“劳动奖”。他还是越南红十字会委员。
  放手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对于增加生产,扩大就业,活跃市场,富裕群众,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这在胡志明市尤为明显。据介绍,胡志明市的特点是第三产业发达,非国有经济发达,相应地,整个经济在全国也是最发达的。该市现有人口450万,不到全国的8%,而经济总量却占全国的30%,人均年收入超过1000美元,高出全国平均数的3.5倍。
  在越南采访,由于时间很短,了解情况不多,但我们相信,越南人民迈出的步子是坚实的,发展的势头是好的。
  图为胡志明市越进服装公司的车间一角。
本报记者 沈兴耕 摄(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