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阅读
  • 0回复

科尔的麻烦越闹越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1-10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热线

  科尔的麻烦越闹越大
  本报驻德国记者 江建国
  世纪之交,德国连连曝出惊人重大新闻:1999年最后一个大新闻是波恩检察院决定对德国前总理、基督教民主联盟名誉主席科尔隐匿政治捐款问题立案调查;2000年第一个政治新闻则是该党现任主席朔伊布勒有可能在政党资金方面违反了政党法的有关规定。这些曝光把执政长达16年的基民盟和号称“统一总理”、“欧洲统一进程建筑师”的科尔置于十分尴尬和被动的境地。
  东窗事发内部有人反水
  科尔被扯进政治捐款丑闻源于90年代初的一桩武器买卖和政治捐款交易。海湾战争时期,德国曾向沙特阿拉伯出售一批坦克,一个经办商在瑞士曾秘密交给当时基民盟的司库基普100万马克现金。近4年来,德国奥格斯堡检察院一直在调查这笔钱的下落和用途,但追查的重点则是基普没有把这笔收入报税。基普声称,这笔钱已作为政治捐款上缴给了基民盟,但基民盟的负责人却否认收到过这笔钱。
  去年11月下旬,在检察院的调查中,基普的亲信维劳赫供认说,在科尔任基民盟主席和总理期间,基民盟领导层总是千方百计隐瞒政治捐款的数额和来源。这就是说,科尔领导下的基民盟有意规避政党法所规定的政党财务透明性原则。11月26日,基民盟前总书记盖斯勒又出来证实说,在科尔担任主席期间是有过秘密账号的。这一揭露有如晴天霹雳,震动了基民盟现任领导,因为此前他们对政治捐款事一无所知。据说只有科尔和司库两个人知情。这样一来,基普丑闻便演变成了科尔丑闻。联邦议院于是决定组织调查委员会作进一步调查。
  科尔认错愿承担政治责任
  在各方的压力下,科尔不得不于去年11月30日发表声明,承认党内曾私设金库,并说这“可能违反了政党法”。他同时也表示对此承担政治责任。12月16日,科尔在电视上承认,他曾接受过150万至200万马克的政治捐款,没有列入该党的财务报告以向议会报告。他还说,这些政治捐款主要用于德国东部基层党组织的竞选工作。他承认“这是一个错误”,但否认这些捐款影响当时政府的决策。他还否认这笔捐款与基普接受的100万马克有牵连。但是,科尔不但拒绝按照政党法的规定,公布捐款人的姓名,而且也拒绝辞去议员职务。
  按照德国政党法规定,政党和政治家都可以接受政治捐款。1997年捐款占各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基民盟16%,基社盟25%,社民党8%,自民党34%,绿党18%。为防止捐款者收买政治家和政党,德国政党法规定:捐款达到每年2万马克的,必须公布捐款者姓名;禁止政治基金会等机构向政党捐款。为了限制大公司和银行向政党施加影响,1994年新的政党法又取消了法人政治捐款免税的规定。
  但是,政党法根本无法阻止大公司、大银行和企业通过政治捐款来影响政府的政策。从50年代以来,德国便屡屡发生政党隐瞒政治捐款的事件。
  彻底决裂今后走自己的路
  科尔和朔伊布勒事件将使基民盟在经济和政治方面遭受双重损失。从经济方面说,该党可能要按法律规定向议会上缴其隐瞒的政治捐款和国家对基民盟的政党补贴款。据报道,其总额将达700余万马克。从政治影响上说,从去年2月到10月在州级选举中连连获胜的基民盟可能将因此而好景难再。基民盟本来想乘胜夺取今年2月和5月举行的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和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选举的胜利,但现在来看,恐怕很难如愿了。
  基民盟内部现在出现了要彻底摆脱科尔影响的呼声。总书记梅克尔女士最近撰文说,科尔的所作所为给党“造成了损害”,科尔时代已经“结束”,基民盟必须“学会自己走路”,把党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但是,如果扳倒科尔,那科尔提拔起来的现任主席朔伊布勒等领导人就很难在政坛上立足。
  波恩检察院的调查将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能否最后对科尔提起诉讼,目前尚难逆料。 (本报柏林1月5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