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阅读
  • 0回复

因特网与咖啡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1-10
第7版(国际)
专栏:大千絮语

  因特网与咖啡馆
  王传宝
  把因特网与咖啡馆放在一起,看起来似乎有些风马牛不相及。然而,突尼斯的一家报纸前不久却以此为题在读者中举办了一次大辩论,气氛相当热烈。
  在这次大辩论中,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因特网是现代文明的标志,政府只有大力倡导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才能为突尼斯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活力。突尼斯人习惯在街头“泡”咖啡馆的现象早已与快节奏的现代化生活方式格格不入,理应遭到摈弃。更多的人则认为,分布在大街小巷、成千上万的咖啡馆就像中国的茶文化、西班牙的斗牛一样,是本民族独具特色的文化现象。它不仅是娱乐场所,而且还为人们提供了求职、经商、交际和信息传播的重要场所。因此,突尼斯绝不能忽视或抹杀传统的民族文化,相反,在西方文化和道德观念日益盛行的情况下,政府更应该强调本民族文化的存在。
  显而易见,这场大辩论试图借因特网和咖啡馆,来引发人们对如何处理传统文化与西方文明关系的思考,而辩论的结果也反映了突尼斯人对西方文化强大冲击力的担心。就因特网而言,这一现代化工具无疑是人类现代文明的共同财富,但由于经济和科技实力上的差距,因特网自出现以来便深深地打上了西方文化的烙印。据统计,在因特网上输入、输出的信息流量中,美国的这两项指标都达到85%以上。再除去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在因特网上的信息流量少得可怜。可以说,西方文化在因特网上占据绝对优势,它对弱小民族传统文化的冲击力是可想而知的。
  事实上,如何面对西方文化一直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多年来、特别是冷战结束后的10年来所关心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这些年来,发展中国家在处理两者关系中尽管有成功的经验,但也有许多惨痛的教训。如80年代末90年代初,一些黑非洲国家照搬照抄西方式的民主,结果造成该地区的大动荡,部族、部落的流血冲突一直持续到今天。美国的塞缪尔·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曾作过这样的描述:由于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一些国家分裂乃至解体、一些区域里包括国旗在内的许多文化标志遭到改变,文化认同感也遭到肢解。
  多年来,某些发达国家依据其经济和科技实力对发展中国家实行政治、经济和文化渗透,把它们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通过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强加到其他国家(地区),从而使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传统观念受到冲击,思想出现混乱,民族凝聚力受到了削弱。这已引起突尼斯各界的普遍关注。
  人类已经步入了2000年。在举世共贺新千年到来之时,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值得关注:世界各国在充分享受网络和卫星等西方现代化通信传输手段提供的便利条件的同时,都竭尽全力把最具特色的本民族传统文化搬上庆典舞台。这与突尼斯报界发起的有关因特网与咖啡馆的大辩论似乎有着异曲同工的味道。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