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有人甘戴“破帽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1-10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杂谈

  有人甘戴“破帽子”
  高云才
  人人喜欢穿新衣,戴新帽。可在一些贫困县,却有人乐于戴“破帽子”。即便是经济发展了,越过了贫困线,还要千方百计通过做数字文章,抓着“贫困县”的帽子不放。什么原因呢?
  一位贫困县的领导同我推心置腹:你别看贫困县的帽子破,但戴上很暖和。有了这顶贫困县的帽子,国家支持的扶贫专项贷款和以工代赈等资金在一个中等规模的县就有四五千万元。有了这些钱,一般性的救济扶贫可以搞一些,干部的工资也有保障了。县里对上对下都能讲得过去。
  “为什么不利用这些资金搞开发式扶贫呢?”我问这位领导。他说:搞开发扶贫,万一项目没搞成,扶贫资金又花了,责任谁来承担?当干部总要有政绩吧?万一搞不出政绩,那就不如不搞。
  有的贫困县领导之所以愿意抱着“破帽子”不放,看来,一是“破帽子暖和”,二是“戴”起来省力,不冒风险。这种现象的出现,恐怕要我们思考一下现时的扶贫体制和干部制度。
  要促使干部励精图治,可以假定一些办法:一是严格统计,不能让越过贫困线的地区混迹在贫困县之内。二是大胆任用那些有魄力、有能力、对地方经济发展有责任心的干部,同时坚决分流贪图“暖和”、不思进取的干部。诚如是,则“破帽子”就会真的四处透风,一点也不暖和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