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2阅读
  • 0回复

基因分析解谜团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4-26
第7版(国际)
专栏:通讯

  基因分析解谜团
  本报驻法国记者 马为民
  4月19日,法国波旁王室的继位人路易亲王在巴黎宣布:1795年在狱中病故的那个10岁男童,确实是路易十七,不是替身。这是自去年12月以来所做的基因分析得出的正式结论,一桩延续200多年的历史公案至此才算了结。
  众所周知,波旁王朝的末代君主是路易十六,他在法国大革命时期的1793年上了断头台,不久王后也随他而去。当时,他们的儿子(史称“路易十七”)被囚禁在巴黎的圣殿骑士团寺院监狱,两年后因骨结核病故。
  然而,在他死后不久即出现传言,说他越狱成功,隐身国外,在狱中病逝的那个男童是“替身”。到19世纪初,更冒出了100多个“路易十七”。其中有一个名叫诺道夫的普鲁士钟表匠,他玩得更邪乎,最后连波旁家族的成员也信以为真。此公1845年去世,墓碑上俨然刻了这样的文字:“这里安卧着路易十七——诺曼底公爵——法兰西和诺瓦尔国王。”
  那么,死于狱中的那个男童究竟是不是路易十七呢?这个问题折磨了法国200多年。其间两次开棺验尸,都难下定论。只是到了今天,日臻成熟的基因分析才将谜底揭开。先是1993年,将钟表匠的肱骨取样跟路易十七母亲玛丽·安托内特王后及其两个姐妹的头发取样品进行了基因对比,结论是:此人跟王后毫无血缘联系。去年12月,又从死于狱中的男童的心脏(见上图)上取样,同王后和两个姐妹以及哈布斯堡王室还在世的两位后裔的基因进行对比,最终得出了上述定论。
  据报道,基因分析的第一个著名案例发生在1986年。当时,一个加纳青年到达英国,要求跟寄居那里的母亲团聚,英国移民局遂求助基因分析确定了他俩的亲缘关系。从此,这项技术很快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应用。苏联解体后,发现了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及家人的遗骸,正是靠基因分析确定其身份的。美国对其第三任总统杰弗逊有无黑人私生子一事,争论100多年,到1998年,靠基因分析才得出了肯定的结论。另据认为,在莱温斯基一案中,克林顿总统之所以最后软了下来,正是由于受到要对他做基因检验的警告。
  法国于1994年立法,允许为医学、科学和司法目的应用基因分析,今年底还将建立性犯罪者的基因密码卡。在美国,基因分析已拯救了8个死刑犯的性命,占在押死刑犯的近1/10。最早的案例之一是,1978年,丹尼斯·威廉姆斯被以杀人罪判处死刑,1996年的基因分析证明了他的无辜,他遂获得1300万美元赔偿。最近的案例之一是,芝加哥的一个流浪汉被以杀人和强奸罪判处死刑,他本人已招认画押,但根据基因分析,去年5月被无罪释放。还有一个犯人是在执行死刑前5天才因基因分析结果而幸免于难的。今年2月初,伊利诺伊州决定停止执行死刑,因为此前的13年当中,有13个死刑犯被证明是无辜的,其中好几例靠的是基因分析……
  在基因技术迅速发展的情况下,一些尘封多年的案宗又开始重新审理。80年代,法国发生过一起恶性的杀害幼童案,审理多年,难以判决,只好封案。今年4月19日,即公布路易十七基因检验结果的同一天,检察官已要求重新审理,理由是,凶手的那封匿名信还在,信封上的邮票虽然只留下半张,但他贴邮票时用的唾液足以查明他的基因,最终破案的可能性极大。
  据报道,基因分析只需要身体上的一点点组织或者一滴血、一根毛发、稍许唾液甚至吸过的一个烟头,即可确定正身,而且“简直不会错”。法国报刊分析说,基因技术严重动摇了传统的司法判决推定,“近乎一场战争”,正在使司法发生着革命性变化。它提供了揭示真相的新手段,但在道德伦理和个人自由方面,也向人类提出了新挑战。
  (本报巴黎4月22日电)(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