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阅读
  • 0回复

经济全球化:充满矛盾的进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4-27
第7版(国际周刊)
专栏:

  编者按
  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与经济全球化相关的问题日益引起人们关注。从WTO西雅图会议、曼谷联合国贸发会议到刚刚结束的哈瓦那77国集团第一次南方首脑会议和华盛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春季会议,有关经济全球化的激烈辩论不绝于耳。如何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及其正负两方面影响?发展中国家如何应对扑面而来的经济全球化挑战?希望本期《国际周刊》能有助于读者对此加深了解。
  经济全球化:充满矛盾的进程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副研究员 庞中英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整个世界面向未来的客观变化。我们已经目睹了,经济全球化在改变着世界政治经济的结构和性质以及每个人的生活。
  纵观最近10年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基本动力有三:一是市场的作用范围扩大,前苏联集团国家以及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大国加入西方主导下的世界市场经济体系,20世纪一度存在的两大世界经济体系并存的局面消失,各种贸易壁垒降低,资本和信息事实上高度自由流动;二是以西方和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与地区为基地的跨国公司加速扩张,构筑起成千上万张全球网络;三是根本性的信息和通讯技术进步(特别是因特网革命)及其商业性普及使得全球经济循环中的交易成本急剧下降。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增长和世界政治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美国和其它西方经济体系依靠这一全球范围的市场革命和技术革命再造了经济结构,一些发展中国家通过改革与开放、利用后发优势以及其长期积累的基础成功地从全球化中受益。但是,作为一个充满矛盾的进程,经济全球化在带给当代世界积极变化的同时,其迅速发展又不可避免地伴随和产生了一系列严重问题。在某种意义上,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及其严重性,全球化已经处于一种危机和困境中。当然,这种危机不是来自它的失败,而是来自它快速行进中的结构性缺陷。
  “数字红利”与“数字鸿沟”并存,新经济与旧经济脱节,世界经济结构性失衡
  人们普遍关注的与经济全球化有关的问题是世界经济的两极分化。经济全球化与经济不平等问题恶化的关系是复杂的。但是,由于全球化加强的是世界市场经济体系,而这个体系通行的是竞争、资本、技术和创新的逻辑,所以,任何国家内部和国家之间的贫富鸿沟都在加大。方兴未艾的数字技术给投资者和技术拥有者带来了数不清的“数字红利”,但这个数字宠儿却也让世界增添了新的“数字鸿沟”。因为尽管因特网技术普及非常快,但世界仍然存在上网和没有上网、拥有和不拥有信息技术的分别,且大多数人显然属于后者。因此,经济全球化不仅没有达到包容一切的地步,而且加重了以“边缘化”为特征的经济与社会排斥现象。1/5的处于极端贫困状态的人类似乎与迅猛发展的全球化无关。如果不考虑东亚、特别是中国的经济成就,每日靠一美元度日的第三世界人口不是减少而是增加了。对全球化可能加剧世界经济中的差距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
  世界经济增长的现实与前景因为新经济而看好。目前,并没有关于“新”“旧”经济的比较统一的界定。眼下流行的观点是,新经济指建立在信息技术等基础上的经济,特别是金融化了的高科技产业,包括电脑、通讯、网络、生物工程等相关行业。新旧是相对而言的,旧经济无非指非信息的实质经济或者金融化了的传统产业(它们不一定不是知识经济)。新旧之分似乎传达出一种信号:新经济是取代旧经济的未来经济。问题在于,“新”经济恰恰是在“旧”经济的运行机制和运行规则(指金融市场)中被投资者权衡来权衡去,它们的股价一再高涨,以至于新经济中的泡沫成分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的确,被金融市场炒作而神化了的科技产业似乎越来越背离其初衷,即依靠科技创新本身以及它对旧经济的改造,真正形成一种面向全球市场的知识经济,误入与实质经济脱节的道路,加剧了已经存在的虚拟经济与实质经济严重背离的世界经济结构性失衡。
  经济增长忽视社会进步,环境退化与经济全球化同步
  过去几十年,一些人过分强调了市场经济意义上的全球化而忽视了全球化的政治和社会目的,导致市场、资本、技术和公司主宰一切,而世界整体的社会进步、人类大多数的基本权利以及国家主权受到很大忽视,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日益脱节,诸如各种犯罪、价值观丧失等社会问题因为全球化而恶化了。
  经济全球化下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也让人感到不安和对未来信心不足。虽然我们不能把环境恶化的责任简单地推到全球化头上,然而,正是在这个全球化时代,“家园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联合国秘书长最近发表的《千年报告》指出:“半个世纪多前,在制定《联合国宪章》的时代,没有人想到,当代给予后代一个环境上可持续的未来会成为人类面临的最大的挑战之一!”市场化(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建立在过度消耗资源基础上的市场扩张)、城市化、财富的不合理分配、富者的过度消费及其消费模式的“传染”、“普及”效应,是地球环境退化和恶化的主因。经济全球化意味着世界劳动分工和布局的大转移,第一世界已专注于高附加值的非污染的知识产业,而第三世界则成了工业制成品和资源密集实物产品的主要产地,成了全球环境代价的主要承受者。许多发达国家和全球性公司不但没有为地球环境恶化承担更多责任,反而自私地推卸责任。
  经济全球化下,国家内部和国际社会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治理危机
  在国家一级,各国原有的体制、政治领导能力、社会设施、政策体系、价值观念和文化都面临着全球化的冲击。各国(包括发达国家在内)都不得不试图通过国内改革来适应越来越全球化的世界,而形成一个富有创新和竞争能力的开放经济与社会无疑是应对全球化挑战的关键。在国际一级,繁荣与发展是人类共同的心声和目标,但是,和平、发展和安全的性质、结构以及影响它们的各种因素在改变,已有的调节国际关系而非全球关系的国际制度和组织的弱点、失误和无能逐渐暴露,已远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现实。国际政治经济体系的深入改革,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从根本上有助于解决与经济全球化有关的问题,是各国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之所在。发展中国家要坚决反对超级大国试图控制经济全球化“游戏规则”的霸权行为,通过协调立场和加强合作来促进国际体系的民主变革。
  冷战刚结束时,多数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和人们把全球化视为重要的经济增长机制,不切实际地对其期待过高。几年下来,随着全球化的深入,人们对经济全球化的看法渐趋全面。最近一段时间,世界贸易组织雄心勃勃的贸易自由化计划因成员国立场分歧而搁浅;第三世界吸取金融危机的教训,在改革国际金融体系上达成共识;先是曼谷联合国贸发会议,后是77国集团第一次南方首脑会议,经济全球化均成为会议的主题和争论焦点;世界各地出现了一连串大规模的反全球化浪潮,虽然声音嘈杂,但基调是对全球化所带来的相关问题的批评、忧虑以及对未来全球化方向的呼吁。这些最新发展,应看做是这个历史进程中的积极现象,有助于人们正视其危机并矫正其缺点。
  经济全球化的正确方向应是建立包容性的全球经济和社会,摒弃单纯的资本和市场扩张而不顾利益差距与贫困问题的倾向。在国内社会方面,应同等重视财富创造与财富分配问题,让经济全球化的受益面扩大;在国际社会方面,应努力协调发展中国家为摆脱贫穷而要求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和发达国家要求更自由的贸易和更一体化的全球经济之矛盾。
  发达国家政府和跨国公司等私人部门应意识到,要保持健全的全球经济基础,容忍甚至鼓励虚拟经济继续严重脱离实质经济,以及奉行亲资本和缺少社会包容性的经济政策毕竟难以持久。作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获益者,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必须主动承担解决全球化问题的更大责任,对不发达国家的产品开放自己的市场,减免那些高负债国家的债务,更慷慨地提供发展和环境援助。
  世界正面临史无前例的全球化下的危机汇合,它提醒我们,世界需要的是一个更加包容、均衡和持久的,能造福于全体人类的和平与发展的全球化,只有有效克服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诸多负面问题,人类才能迎来新兴的全球化文明。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