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农村私立学校:喜与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4-27
第10版(社会调查)
专栏:焦点透视

  农村私立学校:喜与忧
  近年来,私立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兴起,给众多学生创造了上学机会,在一定程度上也满足了学生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愿。然而,受诸多因素的制约,许多私立学校办得并不成功,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没有办出特色,特别是一些农村私立学校还存在许多问题:
  盲目创办,生源不足。在农村创办私立学校者往往是一些经济“暴发户”,他们致富不忘教育,投资办学,是一件大好事,但带有明显的盲目性。就我们这里而言,私立学校已不下20所,仍有人盲目投资办学。由于私立学校收费过高,绝大部分家庭负担不起。一部分经济条件好的家庭,愿意让子女到较远的城市私立学校求学,因为那里的教学质量好一些,升学率高。这样一来,更使农村私立学校生源严重不足。尽管这些学校动用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四处游说宣传,仍不能按计划招足学生,形不成一定的规模。
  师资紧缺,教学质量难以保证。没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只凭几位“名人”的名气办的学校是没有生命力的。目前,师资力量不足,教师素质不高,是农村私立学校普遍存在的现象。为了弥补这方面的不足,一些私立学校纷纷聘请从公办学校退休的老教师。无疑,这部分人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到私立学校仍可以有所作为。但是,招聘者却忽略了另一方面———这部分教师年龄都在60岁以上,精力大不如前,对私立学校提高教学质量将会带来负面影响。当然,有些私立学校也到公办学校去招聘年富力强的教师,不过应聘者在很大程度上是看中了私立学校的高工资和丰厚的待遇。一旦待遇不理想,他们就有可能跳槽。私立学校很难组建长期而稳定的教师队伍,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注重经济效益,忽视生源质量。农村一些私立学校为了增加学校收入,往往在招生时降低标准凑人数,只要交钱就录取。招来的学生基础差,素质低,很难适应封闭式的学校管理,有的跟不上课,干脆不学,给学校实施统一管理造成了很大困难,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学校的整体形象,降低了教育水平。
  打疲劳战,违背教育规律。学生在学校每天少则学习十个小时,多则十几小时,教师不是讲课就是辅导,师生都忙得“不亦乐乎”。这种做法,有一部分师生可以适应,但总体上不符合教育规律,不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资金不足,办学标准不高。很多私立学校在创办初期大造舆论,招生广告的承诺相当好,而实际情况却大相径庭。
  农村私立学校存在的问题虽然很多,但并不可怕,只要我们能面对现实,在实践中去探索、研究办学规律,在管理上狠下功夫,逐步减少失误,就能够逐步加以解决。针对上述问题,不妨采取以下对策:
  首先,创办之前,要深入研究市场,对招生对象进行详细摸底,认真了解学生就学意向,着眼于小规模、高标准,在求精上下功夫,切忌大而全、松而散。
  其次,办学者要主动与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取得联系,加强沟通,把学校日常管理纳入教育主管部门的全面领导和监督之下。在办学模式上可独立办学,也可采取民办公助的方式,办学者负责投资及学校各类硬件建设,教育部门负责师资和管理人员的任用。请一些非教育战线上的“知名人士”作为名誉管理者是可行的,切忌让他们直接管理学校的教学工作,因为外行领导内行的做法,对私立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十分不利。
  再次,管理者和广大教师要注重研究教育规律,把提高成绩、提高升学率与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具有多种能力和高素质等有机结合起来。要注重学生身心健康,把当前提倡的素质增长率全面引入学校管理,使更多的就学者有所学、有所作为。
  河北沙河市赵泗水学校
  张 仕 高会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