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阅读
  • 0回复

壮大阵容 求实创新——南宁市长林国强谈经济欠发达地区如何进行精神文明建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4-27
第12版(社会经纬)
专栏:独家采访

  壮大阵容 求实创新
  ——南宁市长林国强谈经济欠发达地区如何进行精神文明建设
本报记者 罗昌爱 袁建达
  记者:南宁在全国沿海和内地城市中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然而这些年来精神文明建设却取得了令人信服的成绩,请问这一成绩是如何取得的?
  林国强:南宁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居住着壮、汉、苗、瑶、侗、仫佬、毛南等35个民族。尽管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地缘优势,但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南宁较之其他沿海和内地城市来说,相对处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南宁这样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可不可以搞好?”“怎样才能搞好南宁的精神文明建设?”越来越成了我们市委、市政府班子乃至一般干部群众探讨、议论的热门话题。
  1994年以来,我们选择了一些易于被群众理解和接受、能较好体现两个文明建设的结合点作为活动载体,发动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不断提高了城市的文明程度。例如,1994年以来,我们按照党中央关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要求,加大了精神文明建设群众性创建活动的力度,先后在全市拉开了创建双拥模范城市、卫生城市、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等力度大、涉及面广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明确每年一个创建目标,扎实推进。在一系列创建活动中,我们又抓住了市容市貌、交通秩序、服务质量这三个城市“老大难”问题,以“三个一”为切入口,打开创建局面。“三个一”即抓摊前“一个桶”,整治卫生环境;抓街头“一个岗”,整治交通秩序;抓路上“一辆车”,提高出租车服务质量。“三个一”件件实实在在,事事与百姓关联。
  我们的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收获。1995年以来,南宁先后获得了“全国卫生城市”、“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1993—1996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单位”、“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等荣誉称号。我们的创建工作,还得到了中央文明委的肯定和表扬。
  我们的收获,同样验证了精神文明建设在南宁这样一个欠发达地区所产生的巨大威力。这几年来,南宁市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我们承担了庆祝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的大型活动,成功地举办了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好影响的’99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在这两个难度、规模和档次对于我市来说均属史无前例的特大型活动中,南宁各单位和广大市民表现出较高的文明素质,整个活动十分成功,得到了国内外宾客的高度赞誉。
  记者:在一些地方,精神文明建设被理解为只是少数单位、少数人的事,而南宁市的精神文明建设却已成为干部群众整体、自觉的行动,请问南宁市在这方面是怎样抓的?
  林国强:最近,我们表彰了一批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和个人。南宁以往各种各样的表彰都不及这次表彰大会表彰的人数和单位多,光是先进单位和先进集体就有556个,先进个人达2276名。为什么?一是全市人民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做出了实实在在的业绩,值得表扬奖励;另一个是精神文明建设队伍需要不断壮大阵容,缩小和孤立不文明群体,这也是一种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意识和战略眼光。去年我们表彰和命名文明出租车时也是这样,全市3700辆出租车,登上“文明号”的就有1000辆,我们给这些出租车赠上金光闪闪的“文明出租车”奖匾,出租车司机把它挂在最醒目的地方,一方面觉得脸上有光,一方面赢得了顾客。我们市现有“文明市民学校”967所,我们开展的“百万市民进学校”活动也是面向大多数。在开展“百户环保优美家庭”和“绿化阳台,美化南宁”活动中,被吸引到活动中来的家庭达15万多户,军警民共建结对子创建文明活动面达95%以上。目前,全市涌现出来的“五好文明家庭”已占到全市家庭总数的61.59%。
  实践使我们认识到,精神文明建设阵容越大越好,讲文明的人越多越好。只有这样,才算是真抓精神文明建设或者说是精神文明建设抓到了家。
  记者:常常有这种现象,在某些地方,尽管精神文明建设已经取得了令人信服的成果,然而时隔不久,这些成果便不能巩固下来,一些典型也不再具备先进性,有的甚至走向反面。请问南宁市是如何吸取这些教训,巩固已取得的成果?
  林国强:南宁市精神文明建设在通过从“三个一”入手,以创“三城”为载体打开局面后,市委市政府并没有就此松口气。结合工作实践,我们逐步建立健全了“一把手负责到底、一把尺子量到底和一个规划落实到底”的又一个“三个一”制度。精神文明建设被摆到了与物质文明建设同步安排、同步考核、同步奖惩的位置,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被当作检验工作、考核班子、考核干部的重要依据。
  在“三个一”抓出成效的基础上,我们积极探索,提出了“五个进”的精神文明建设新抓法,这“五个进”即是:文明新风进社区、优质服务进网络、群众文化进广场、园林绿化进街道、环保行动进家庭。“五个进”实际上是“三个一”的延伸和拓展。抓“五个进”,使我们在“三个一”的基础上,又在全市建立起以公安“110”为龙头,公安、工商、供水、供电、医疗等12个窗口服务行业参加的“社会应急救援服务网络”和交通治安巡逻网络、“3·15”消费者投诉网络的精神文明建设三大网络。各个城区开辟出的文化活动广场使健康的文化生活占领了以往丢弃的广场文化阵地;园林绿化和环保工作力度的加大,使全市目前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6.41%,绿地率达31.1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7.48平方米。南宁市由此登上“全国造林绿化十佳城市”的台阶。
  几年来,我们市创造出来的“三个一”、“五个进”和“三大网络”等经验,可以说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种创新尝试。这种创新,由于针对性强、群众易于接受、紧跟形势发展,抓起来成果就会像挂满枝头的葡萄,嘟噜嘟噜一串串。
  总之,精神文明建设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决心实实在在地抓,抓出成果,让精神文明之花永远绽开在祖国美丽的南疆城市南宁。
  题图:南宁市景。(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