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珍惜自己胜于羡慕别人——银荔杯象棋赛采访札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4-28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体育)
专栏:

  珍惜自己胜于羡慕别人
  ——银荔杯象棋赛采访札记
本报记者 汪大昭
  一年一度的银荔杯象棋全国冠军赛,今年已经办到了第十一届。由一家企业出资办成全国顶级水平的象棋例赛,举办地从广西柳州发展到漫游各地,挺不容易。主办者很想把这项赛事坚持下去,办得有点特色,该改进的地方不妨一试。
  由于比赛组织者要求参赛棋手必须获得过全国冠军,确保棋赛的档次有了一条硬杠杠。但是,正是这条硬杠杠使不少有特级大师称号的棋手也无法入围。缺少新人的冲击,比赛成了七八位全国冠军每年一次的“联谊会”。总是几张老面孔轮来轮去,难以吸引棋迷,无形中也降低了比赛的竞争力。
  说来也巧,几天前记者在浙江采访排球时,就感到排球改革迈不开步子,成了三大球当中落后的小弟弟。采访棋赛,又发现象棋眼看围棋的棋市越来越红,国际象棋的成绩越来越好,自己却在三项棋类当中不受疼爱。参赛的棋手身份仍是传统体制下的专业运动员,不是来自地方体委的体工队,就是来自事业单位性质的地方棋院。对于今后国家是否不再花钱供养专业棋手,如有些运动项目那样被“断奶”,中国象棋协会副主席王祯表示,还是早做准备为好。他认为,像广东等有条件的地方棋队,应当积极争取迈出这一步,将自己融入社会。只有棋盘上的压力,没有生存压力,最终还是会影响到在棋盘上的发展和进步。不可否认,个别棋手年年比赛,没有长进,心思和精力早就不那么专注了。
  对于一些棋手忙于社会活动和跑生意的传说,王祯认为,棋界的体制改革要加大力度,因为一些棋手个人早已跑到社会上去了。像川蜀地区,象棋的普及和基础非常厚实,可利用的空间宽得很。
(本报成都4月26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