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0阅读
  • 0回复

女作家梅洁西行考察两万里,饱蘸忧思和激情捧出——来自西部的女童教育报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4-28
第8版(人文社科)
专栏:

  女作家梅洁西行考察两万里,饱蘸忧思和激情捧出——
  来自西部的女童教育报告
纪 途
  一年多以前,河北女作家梅洁踏上了西行的旅程。她就西部贫困地区女童教育这一题目,在甘肃、青海、宁夏和贵州进行了长达百余天的考察,行程两万余里,遍访贫困地区的失学女童、教师、家长、教育研究者、教育官员、国内外援助组织及志愿者数百人次。于是,有了这部饱蘸忧伤和激情的纪实报告文学,揭示了西部女童教育现状及其与西部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她大声疾呼全社会都来关注这个20世纪遗留给21世纪的严峻课题,并试图从教育学、人类学、经济学、环境学、人口学等多学科的角度作出诠释和思辨。
  在青海省循化县查加村小学,梅洁采访了发辫上扎着蝴蝶结的撒拉族女孩韩亚娜。这位“全国十佳女童”,曾经过早地用稚嫩的肩膀帮助家里挑起了生活的重担,每天早上带个馒头上山捡拾发菜,晚上七八点才回来,最多能卖得5角钱。后来,村小学开设女童班,她终于走进课堂。尽管学习条件十分艰苦,3年级以下学生都是站着上课,小姑娘还是发奋读书,学习成绩夺得全班第一,跳了一级……
  在甘肃省和政县尕后庄村,过去挣10个工分才值1角钱,没有一个孩子念书识字,然而,回族妇女张赛非也、一个西路军失散战士的妻子,硬是咬紧牙关让女儿马桂香念到高中毕业。1984年她又在自家的土窑里办起小学校,女儿就是唯一的教师。4年间,母女俩向公办小学输送了139名学生。4年后,政府干脆把马桂香和她的学生一起归并到公办小学。1995年,圆顶白帽的马桂香来到北京,走上了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的讲坛……
  在西部不发达地区,像韩亚娜这样的失学女童的求学心、上进心,像张赛非也、马桂香母女俩的古道热肠,令女作家感奋不已。她把这种渴望与献身教育的精神,称为“庄严与神圣”的“精卫填海”。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数位专家、河北教育出版社对西部女童教育课题的选定及作家的考察、写作,给予了全力的支持和帮助,河北教育出版社以很快的速度出版了30万字的考察研究报告《创世纪情愫——来自中国西部女童教育的报告》。作者给中国西部贫困地区描绘了两个复杂的社会怪圈:“贫困——愚昧——得不到教育或很少得到教育——破坏生存环境——更加贫困”,与这个怪圈相随或是这一怪圈里所包含的另一个怪圈,即是“女童就学难——文盲母亲素质差——贫困愚昧——多胎多育——女童就学更难”。这两个怪圈严重地制约和阻碍西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贫困是中国西部女童教育落后的根本原因,传统的轻视女童教育的观念没有根除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导致失学儿童中女童所占比例为2/3。作者引用了一位哲人振聋发聩的呼吁:“教育一个男孩只是教育了一个人,教育一个女孩是教育一代人。”西部贫困地区生存环境的恶劣,生活的艰苦,一些少年儿童特别是女童的遭遇,超出了常人的想象,读来令人心酸。但就在这块似乎被人遗忘的角落,作者展示了当地民众不为贫困掩盖的性灵之美,展示了当地政府为战胜贫困和愚昧所付出的不懈努力,特别是教师及社会各界包括国际上一些志愿者用生命与热血、理想与意志献身于女童教育的可歌可泣的事迹,使人们从中看到了解决西部女童教育的希望之光。
  如此清澈明亮的目光,使作家相信:“教育一个女孩就是教育一代人。” 解海龙摄(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