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7阅读
  • 0回复

陈省身回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4-25
第10版(各地传真)
专栏:

  陈省身回国
  本报记者 傲腾
  坐落在南开大学东南角的“宁园”,是国际数学大师陈省身回国定居的公寓。由于教授的入住,昔日的宁园,不再宁静。人们进进出出,来来往往,不时从小楼里传出大声的争论和开心的笑语。这位耄耋之年的老人,神采奕奕,谈笑风生,是那样的轻松愉悦,和蔼可亲,没有丝毫倦意。
  今年大年三十,天津市市长李盛霖捧着花篮,带着市政府特为陈老提供的生活费卡给老先生拜年。陈老从市长手里接过证书卡幽默地说,我要是活到100岁,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哟!李市长也风趣地说:“我们盼着您老活到200岁!”
  “天津要创名牌,也要恢复过去的名牌。比如,现在的糖炒栗子,就没我小时候吃的好。”
  老人言谈话语中透露出对天津生活的熟悉与喜爱。几句问候之后,陈省身先生问李市长:“听说市里的科技馆,前两年来观摩的人很多,这两年人数下降了,是吗?”
  李市长答道:“有这情况,主要是没新内容。”“对,就得让它不断有新内容。比如,现在人们用的移动电话很多,它的原理是怎么回事,大多数人并不知道哇,可以让摩托罗拉在科技馆里展示移动通讯原理。你不用出钱,他们会愿意搞,有广告效益……”老人思维敏捷,侃侃而谈。这一天他特别兴奋,因为在此前不久——1月18日,陈省身先生获得了在华永久居留的资格证书,他早在90年代中期就想回国定居,终于在新千年到来之际实现了夙愿。
  陈省身教授的青春年华(1922年—1930年)是在天津度过的。因此,他对生活过8年的这座海滨城市情有独钟。
  他11岁随家从浙江嘉兴迁居天津,先在扶轮中学读书,因聪慧过人,连跳两级,于1926年考上南开大学数学系。1930年从南大毕业考入清华研究生院,后又赴德国汉堡、法国巴黎留学,成为数学博士。陈省身从40年代开始数学研究,几十年里,著作等身,硕果累累,被国际数学界称赞为“将数学带入一个新世纪”的学界泰斗。
  陈省身先生从青年时代就一直与祖国与民族同荣辱,共命运。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正是他获得数学博士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回到灾难深重的祖国,执教于西南联大。在战火纷飞的土地上,为祖国培养了一大批数学精英。1943年美国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邀请他去从事研究工作,他在这个研究院完成了高斯—邦尼公式的证明课题,接着又进入后来被人们称为“陈省身示性类”的研究领域。抗战胜利后,他又怀着报效祖国的壮志回国工作。1948年,当时已成为最年轻的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的陈省身由于种种原因再次应美国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之邀,举家赴美。1961年陈省身在美国被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随后他加入美国国籍。在美国,陈省身是华人的骄傲,由于在整体微分几何上的卓越贡献,他获得国际沃尔夫数学奖。正如国际著名数学家奥塞曼指出的:“使几何学在美国复兴的极有决定性的因素,我想是40年代后期陈省身从中国来到美国。”
  在以后的岁月里,陈省身教授一边埋头研究,一边密切注视着祖国的变化,想方设法寻找一些机会尽可能为祖国效力。1972年,中美关系刚刚解冻,陈省身就迫不及待地回到了祖国。
  一夜夜的促膝长谈,陈省身向同学吴大任诉说了把自己的研究成果贡献给祖国的心愿。经过吴大任的一番奔走,南开大学的几次赴美邀请,1985年国家级的南开数学研究所在南开园落成,陈省身被聘任为所长。这是一个外籍华人在国内科研机构的首次任命,陈省身欣然接受。在数学所成立大会上,他郑重表示,要为南开数学所乃至中国数学的发展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每年来南开数学所工作两个月,回到美国后,不断写信来指导南开数学所的工作,陈先生把信件按顺序编为1、2、3、4……号,2号信督促检察1号信所部署的内容,同时部署新任务,接着在3号信中询问落实情况,以此类推。这几年来往信件达几十份,陈先生认认真真地承担起了南开数学所的领导工作。
  在南开数学所成立之初,他捐款1万美元,捐书近万册,并立下遗嘱,将自己的遗产由一分为二(分给两个子女)改为一分为三,加上了南开数学所这个在陈先生心中的新生儿。1998年,他又毅然捐出自己的财产建立“陈省身基金”,供南开数学所发展使用。
  陈省身早就提出他的“陈省身猜想”——21世纪中国将成为数学大国!
  为了实现他的猜想,近30年来,陈省身不顾年高,数十次往返于大洋两岸,为发展中国的科教事业尽心竭力,联系海内外数学家同中国数学界密切合作,培养出一大批数学英才。他还把自己的优秀学生召唤回国。“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入选者陈永川、张伟平都是他的得意门生,如今两人全都回到南开,成为恩师当之无愧的接班人。1992年陈省身辞去所长职务,让贤于陈永川教授,自己任名誉所长。
  1999年金秋十月,南开大学80华诞的庆典上,陈老先生发表了动情的演说:“南开大学的目标不仅要办成世界一流的大学,而且要立志成为中国第一的大学。”那鼓舞人心的话语,赢得广大南开学子热烈的掌声。
  如今,他回国了,他的回国不是为了叶落归根,不仅仅是在养育他的故土上安度晚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陈教授为的是成就一番大事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