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阅读
  • 0回复

触目惊心写环保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5-02
第7版(文学之页·读书天地)
专栏:读书天地

触目惊心写环保
  吴野
  经过十多年的艰辛笔耕,王治安以《国土的忧思》、《靠谁养活中国》、《悲壮的森林》(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三部沉甸甸的纪实文学作品,以触目惊心的真实,以悲壮的呐喊,震撼着亿万读者的心灵。
  在全民族都在为生存下去而苦苦挣扎的时代,人们尚不理解环保、生态问题的重大意义,也无暇他顾,这是不难理解的。不幸的是在建国后的数十年间,人们依然置环保、生态于不顾。特别是在1958年到1978年的二十年间,我们曾经在“与天奋斗、与地奋斗、与人奋斗”的狂热中,干出了多少毁林开荒、围湖造田、污染江河、滥用国土的蠢事。以致近十年来几乎跑遍全国、采访了无数当事人、记录下成捆材料的王治安,看到的却是“目下,负重如牛的地球已是满目疮痍了”。环顾国内,情况可谓触目惊心:“中国早些年算是地球母亲胳膊上的一块肥肉,如今的负荷沉重,难以迈步。”王治安在《悲壮的森林》中这样描述他的感受:“在这片国土上,由于长期过量伐木和投资不足等原因,造成我国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水土流失加剧。目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达180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8.7%,荒漠化土地26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27.3%,且以每年2400平方公里的速度向外扩展。———更令人吃惊的是,这些自然灾害中有一半以上是人类的活动所造成的。就是说,中国人如果讲科学,减少一些野蛮的、过度的行为,灾害即可减少一半!”
  面对光秃秃的山岭,面对呻吟的国土,面对不断减少的耕地,面对频频发生的自然灾害———王治安坐不住了。他以记者的严谨,走遍全国,北上兴安岭,南下深圳,走进各种责有攸归的领导机关,走进失去了土地的农民的茅舍,搜集了数不清的材料。他以文学家的笔触,抒写着土地的忿懑,表达着江河的悲鸣,传递着森林的忧思。
  “环保文学”在王治安的手里,扎扎实实地站立起来了,找到了属于它自己的特殊空间与特定性质。它不是中国古代就有的山林文学、田园文学,也不同于当今欧美的“自然文学”。王治安的环保文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也具有他个人的艺术特色。环顾四周,土地、森林、大气、流水,一切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形成了他特殊的艺术天地;这些环境所受到的侵犯与破坏,都无不激起他胸中的万丈波涛,构成了他独特的艺术语言。从而为他的作品拓开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
  王治安的作品把一个堪称永恒的话题,庄重地摆在了读者的面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