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4阅读
  • 0回复

青春的南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5-04
第1版(要闻)
专栏:

青春的南沙
  新华社记者 陈万军 新华社通讯员 李湘东 本报记者 官建文
  仲春,我们乘坐人民海军“云仓”号大型综合补给船,来到心驰已久的南沙群岛。
  春天的南沙,碧波如镜。一座座矗立在万顷碧波中的高脚屋,如同一座座主权碑,在骄阳的照耀下,显得格外庄严神圣;一面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在永暑、华阳、东门、赤瓜、南熏、渚碧等礁盘上空迎风飘扬。碧海、蓝天、红霞,守礁人在天涯。我们置身于南沙,聆听到了守卫这片蓝色国土的共和国军人,用忠诚和热血谱写的一曲跨世纪的青春乐章!
  体味青春
  我们从渚碧礁的黑板报上,抄下了守礁战士施加进写的一篇题为《胸怀》的短文:“无言的南沙,移动的孤云,我在南沙深处,体味青春。南沙的太阳很硬,南沙的长夜很静,燥热潮湿的海风,让我感到神圣。灿烂星空,皓洁明月,我也有自己的梦。为了共和国的和平,甘愿奉献一生。”
  赴南沙守礁的战士,平均年龄不到20岁。面对南沙的召唤,他们毅然挺进南沙这座青春的熔炉,体味青春,接受青春的洗礼。
  盛继宏,是共和国最年轻的邮政局长。1999年5月,入伍才5个月的盛继宏,毅然向部队领导提出到南沙守礁的请求。在南沙首府永暑礁,盛继宏担任了南沙邮政局第二十一、二十二任局长。南沙邮政局是共和国最南端,也是最小的邮政局。邮局虽小,却是共和国主权的象征、守礁官兵情感的纽带。小盛在任期内,为祖国各地和海外的100多名集邮爱好者寄去了盖有南沙邮戳的信函,为守礁官兵发送信件5000多封。邮政局长是他的兼职,他真正的职责是守卫国门。在守礁的6个月里,他练就了一专多能的本领,手枪、冲锋枪、狙击步枪、轻机枪、高射机枪等武器装备,样样精通。谈起守礁的体会,这位稚气未脱的新兵告诉我们:“南沙锻炼了我,在这里我有干不完的工作,使不完的劲儿;在这里我真正体味到青春的力量。”
  多一次守礁的经历,就多积累一份人生的财富。南沙守礁官兵在体味青春的过程中,迈出他们青春年华坚实的第一步。
  我们在渚碧礁上见到了年轻战士朱亮。这位来自江西九江市的报务兵是独生子。本来上次换防他应该随补给船下礁,但由于报务专业人手少,需要他继续留守。对此,朱亮感到幸运。他说:“对国家来说,我们守礁就是保卫国家的财富;对个人来说,多守一次礁,就会多积累一份人生的财富。”
  南沙,在官兵们心中是青春情感的驿站。在一次次苦与乐、得与失、奉献与索取的选择中,他们把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留在了南沙,南沙也充实、升华着他们的人生。已16次赴南沙守礁的志愿兵申国安,第一次守礁时,在被称为“海上猫耳洞”的铁皮屋里坚守了整整8个月。10年过去了,他累计守礁时间已达48个月。去年9月,他向礁长侯英枭提出:“下礁后我就要转业了,我请求延长3个月,让我再为祖国尽一个老兵的义务。”
  磨砺青春
  在南沙守备部队中,有一支特殊的守礁群体———当代优秀青年大学生。守备部队政委周华告诉我们,10多年来,100多名优秀大学毕业生志愿到南沙,其中获硕士学位的就有30多名。他们把南沙当作磨砺青春的课堂,在磨砺中创造青春的价值。
  去年7月毕业于上海第二军医大学的姚橹,曾经为未能实现留校的愿望而感到失落。他抱着咬咬牙熬过这6个月的想法到了南沙。上礁后,守礁官兵以苦为荣、以礁为家、扎根南沙奉献青春的高尚情操和博大情怀,使姚橹思想上受到强烈的震撼。他全身心投入战备训练和站岗执勤,并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摸索出一套南沙战场救护的办法。针对南沙岛礁的特殊环境,他提出了预防皮肤过敏、烦躁的自我调节、处理情绪与胃溃疡发作的关系等一系列措施和对策。他深有感触地说:“南沙磨砺了我的思想和意志,我为过去的想法感到羞愧。通过这6个月的磨砺,我的人生航船就不会偏离方向了。”
  经过磨砺的青春,更加绚丽多彩。
  1992年9月,毕业于山东海洋大学的李文波,成为第一批奔赴南沙守礁的地方大学毕业生。9年来,他9次赴南沙,守礁达1440天。在永暑礁海洋观测站,他和战友们观天测海,战风斗浪,每天向联合国教科文气象组织提供80多组数据。为了保证观测数据准确可靠,他自觉承担起对观测站官兵的专业培训任务,至今已培养出50多名气象专业技术骨干。与大学同学相比,他没有一项科研成果,没有出过一本学术专著,但他无怨无悔。在李文波看来,他每天传出的每一组气象数据,都体现了国家主权和我国的气象观测水平。他在守卫着的这片海洋国土上,书写着当代大学生交给祖国和人民的优秀答卷。
  罗青松大学毕业后在南沙一呆就是8年。他学的是气象专业,毕业后一直在永暑礁海洋观测站,但上级让他负责南沙的航标工作时,他二话不说,挑起这副重担。南沙海域的数十个航海标志,每年要乘小艇进行4次检修。他已记不清多少次被风浪卷到海里,多少次被困在灯塔下,身上被礁石划下过多少道血痕。今年春节,他的一位高中同学从美国回来,问他:“想不想出国?”他回答:“我在南沙很好。”同学说:“出国能体现你的价值。”他说:“在南沙更能体现我的价值。”在罗青松的心目中,矗立在南沙海域的航标,不仅为舰船导航,也照亮了他人生的航程。
  一批批扎根南沙的大学生们,用他们的实际行动激励着一批批后来者。近10年来,有63名南沙守礁战士考入军校,他们全部写下了毕业后再回南沙建功立业的决心书。他们当中,有的已毕业回到南沙实践他们的承诺。
  奉献青春
  一批批奔赴南沙的官兵,年复一年在弹丸礁盘默默燃烧着青春的火焰。
  3月18日,全国十大杰出青年、南沙模范守礁干部龚允冲,第十六次踏上永暑礁礁盘,履行守礁使命。
  1990年初,龚允冲面临着一次选择工作的难得机遇:北京海军机关准备调他去工作,组织上已经正式与他谈了话,然而当他得知南沙守备部队需要一名参谋时,毫不犹豫地向领导递上了赴南沙守礁的申请书。
  龚允冲的第一次守礁时间按规定为8个月,可他两次服从工作需要推迟换班,一次守礁长达两年零一个月。1992年4月,龚允冲终于回到了部队。按照有关规定,他可以在舰队范围内挑选一个好的单位或进大城市。然而,在这次关键性的选择面前,他又一次选择了南沙。
  人民不会忘记为祖国奉献青春的南沙官兵。1996年,龚允冲被评为“全国十大杰出青年”,被授予“全国新长征突击手”荣誉称号,并光荣当选党的十五大代表,两次受到江主席的亲切接见。
  南沙礁盘,镌刻着守礁官兵青春的年轮。他们用青春热血铸就的南沙精神永远闪烁光芒。
  在永暑礁,先后有3名南沙卫士为国捐躯。他们以青春的热血染红了礁盘,染红了飘扬在南中国海上空的五星红旗。
  南沙,是青春的南沙。前有古人,后有来者。
  广西民族学院——原定2000人参加的南沙卫士事迹报告会,竟涌来8300多人。这是南沙的感召!
  北京师范大学——1个小时的南沙卫士事迹报告会,赢得72次热烈掌声。这是南沙的魅力!
  祖国各地——10万热血青年给南沙部队来信,表达了一个共同的愿望:到南沙去,保卫南沙,建设南沙。这是青春的心声!
  五星红旗是南沙守礁官兵心中的太阳。新华社记者 查春明 摄(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