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阅读
  • 0回复

飞翔在战火中的凤凰 ——记新闻工作者的优秀代表吕岩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5-06
第2版(综合)
专栏:2000年全国先进工作者

飞翔在战火中的凤凰
——记新闻工作者的优秀代表吕岩松
  新华社记者 贺劲松
  1999年5月8日,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个刻骨铭心的日子。这天,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发射数枚导弹,袭击了我驻南斯拉夫联盟大使馆。
  生死关头方显英雄本色。当时就住在馆内的《人民日报》常驻南联盟记者吕岩松,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忠于职守,及时向国内报告了我使馆被袭击的重大消息。随后,他冒着纷飞的炮火进行战地采访,及时、客观、公正地报道科索沃危机的最新动态和事实真相,表现了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优秀品质,尽职尽责、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不畏强暴、不怕牺牲、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
  北京时间1999年5月8日凌晨5时45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发射5枚导弹,袭击我驻南使馆,吕岩松和妻子赵燕萍还没来得及对第一声爆炸作出反应,屋顶楼板就轰然坍塌,钢筋水泥巨块从他们眼前十几厘米的地方砸了下来。紧接着,第二次爆炸声又响了起来,使馆顿时浓烟滚滚,火光冲天。
  吕岩松从一片黑暗中,搀着妻子摸出大楼,在生死攸关的紧急关头,他没有想到带上自己的个人物品,而是本能地带上了照相机、摄影包和海事卫星电话等新闻采访和通讯工具。从使馆出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用手机把消息报告北京的报社领导。
  邵云环、许杏虎、朱颖3位新闻工作者在敌人的轰炸声中倒了下去。吕岩松怀着对侵略者的满腔愤怒,怀着对战友的深厚感情,顾不得随时可能再次遭到轰炸的危险,义无反顾地投入到现场报道中。他勇敢地拿起手中的报道武器,作为射向敌人的投枪,肩负起了一个新闻工作者捍卫和平、怒斥强权的神圣职责。
  当天上午12时许,吕岩松就向《人民日报》网络版发回了目击使馆被袭的文字消息。当晚,《人民日报》刊发了他抢发的现场消息———《北约野蛮轰炸我驻南使馆》和特写《血的见证———中国驻南使馆被炸目击记》,以及5张新闻照片。当天,他还为《环球时报》口述了1万多字的新闻稿,全方位、多角度详述了事件的全过程,有力地揭露了霸权主义者的凶恶面目。
  接下来,吕岩松以惊人的毅力和旺盛的斗志,夜以继日地忘我工作,及时、全面地报道了我国政府处理驻南使馆遭北约袭击事件专门小组的活动,写出《异国恸哭诉悲愤》、《最后的诀别》等一篇篇饱含爱国激情的作品,拍摄出一幅幅震撼人心的新闻照片。他的文字作品,已经结集出版;他的战地摄影图片,在北京和全国许多省市展出。它们成为控诉侵略者罪行的铁证,成为一本活生生的爱国教材,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广大读者的爱国热情。
  还在我国使馆被袭击事件发生之前,吕岩松在科索沃危机和科索沃战争中,就以临危不惧、恪尽职守的优秀品质和出色的新闻报道,赢得了广大读者的赞誉。
  科索沃战争打响之前,吕岩松为采访第一手材料,多次深入科索沃腹地,采访冲突双方的武装人员。《人民日报》编辑部的同志们十分担心他的安危。但他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没有第一手材料,写不出好作品;没有牺牲精神的记者,永远成不了优秀的战地记者!”他昼夜赶写并发回数十篇关于南斯拉夫政局的分析、评论文章,成为这段时期《人民日报》国际报道中的闪光亮点。
  在战争开始后的40多天时间里,吕岩松一次次深入现场采访。他去过苏尔都利察的居民街,去过国际列车被袭击的格尔德利察峡谷,采访了被炸的难民车队、总统官邸,还有惨不忍睹的塞尔维亚电视台……发表了170多篇战地稿件,及时报道了南斯拉夫局势的进展和真相,有力地揭露了侵略者的暴行及其给南斯拉夫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
  吕岩松以他的出色表现获得了极高的荣誉。他说:“要说荣誉,所有的荣誉都应该给邵云环、许杏虎、朱颖烈士。”(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