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网络经济何去何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5-07
第4版(电脑·网络·通信)
专栏:本期聚焦

  网络经济何去何从?
  本报记者 杨健
  进入4月,美国纳斯达克股市开始了大起大落的“蹦极”之旅。就在此时,传来了天津市两名中学生玩“蹦极”身受重伤的消息。尽管有纳斯达克总裁约翰·华尔亲临北京,给众多新兴的网络公司打气助威,“.com”先生们还是将这两件毫无关系的事情联系在了一起———在残酷的市场淘汰面前,很多“.com”企业已经隐约闻到了死亡的气息。
  一时间,各种预测通过媒体、研讨会和“消息小道”广为传播,网络经济究竟向何处去,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虽然他们中的许多人甚至连网络是什么都并不清楚。
  风借火势火助风威
  东方人历来不缺乏俯瞰宏观的博大视野。对此,联想集团总裁柳传志曾半开玩笑地说:“三个中国人开一家餐馆,就会讨论中国的餐饮业向何处去。”所以当思科系统公司首席信息官彼得·苏维克来华“布道”的时候,他惊讶地发现,中国人在互联网的概念方面甚至比美国人还要超前。经过“知识经济”、“信息经济”、“网络经济”的知识性普及,哪怕是出租车司机也可以讲出个一二三来,就更不用说那些号称“知识英雄”的网络精英了。
  这并不奇怪。随着传统计划经济的刚性结构逐渐瓦解,社会保障体系的缓冲区又尚未健全,宏观经济形势与百姓生计的关联度自然就相当紧密了。同时由于统计数字的极度匮乏,理论界的人也只能在总量的层面上讨论问题。不过,这一次对网络经济的关注,有着更为深刻的社会基础:数千万股民的身家,数以十亿美元计的国际风险投资,成千上万“触网”企业和从业者的前途与“钱途”,都和网络经济的前景紧紧地拴在了一起。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整个经济的巨大影响,中国人早已看到。7年前,当美国政府大力倡导“信息高速公路”计划的时候,我们就已迅速地跟进。但因为基础设施和金融体制、企业观念方面的相对滞后,我们选择了一条更为稳健的道路:企业信息化。以金卡、金关、金桥等“三金”工程为代表,中国的信息化稳步向前推进,有人据此乐观地认为,我们在这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已经缩短到只有三至五年。
  然而,信息化并不是独自一人的赛跑。与信息化一同成长起来的,是日渐盛行的全球化潮流。随着国际资本市场壁垒的逐渐松动,以及中国资本市场的日趋健全,大量以短期获取高额利润为目的的国际风险资本开始在中国上空游荡。它们看中了这个巨大的市场。
  大约从三年前开始,风险投资的概念如同干柴上的火星,在中国迅速地燃烧起来。以学成归国的海外留学生为先导,大批携带着资本承诺和MBA理念的经理人队伍开始在中国开创“.com”的事业,这种现象从去年年初以来达到了高潮。据统计,短短一年多时间里,中国的网站迅速膨胀至5万余家,网络公司达1500个以上,而且以每天两家的速度在增长。
  与此同时,美国经济和美国股市的增长达到了顶峰。去年一年,纳斯达克股市的投资增长了1575%,纽约股市的投资增长也达到了336%,在纳斯达克新上市的企业融资超过了50亿美元。一向在投资方面严肃认真的美国人改变了他们对上市公司业绩的衡量标准,以亚马逊为代表的网络企业虽然亏损严重,市场价值却高过了许多全球五百强中的传统企业“巨无霸”。这种局面进一步发展,以至于只要戴到一顶“.com”的帽子,就可以大把大把地获得风险投资。
  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中国的新兴企业家们认识了纳斯达克,认识了风险投资,也认识了互联网经济。随着一笔笔风险投资的到位,很多人开始晕眩起来,“进军纳斯达克”成了他们事业成功的终极目标,尽管可能道路曲折,但肯定前途光明。
  而在风险投资人的眼中,最能让他们心动的,是电子商务的新型商业模式,于是所有的智慧都朝这个方向转型,言必称“BM”(商业模式)成为中国网络业新生代的一个显著特征。根据高盛投资银行的最新统计,在今年3月前的短短6个月时间里,希望进行网上采购的企业从46%增长至54%,而表示不会涉及的从11%下降到了7%。在这样的情势之下,原本稳步前进的企业信息化进程受到了来自另一个方向的猛烈冲撞。是保持过去的步伐节奏,还是借助这股外力实现“跨越式”前进,成为“经济网络化”和“网络商业化”这两股力量交锋的焦点。
  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
  对于网络经济这一新的经济形式,全社会都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和宽容。尽管早在1997年底,以中国工程院院长宋健为代表的“传统派”就指出,缺少强大的农业和制造业支撑的信息化有泡沫之嫌,但这种声音很快就被另一种声音淹没了。
  这种声音的典型表述是:信息技术本身已经融入传统农业和制造业,像基因食品的开发和虚拟制造本身,就是信息技术创造价值的具体体现。
  理论上的争论总显得苍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CCID将电子商务新创造的商业模式进行了简单的归纳总结,据说至少有77种之多。走在这77条道路上,网络经济的前景显得如此美好。
  然而“.com”们很快就遇到了问题。他们发现,在中国做电子商务并不像在美国那样有着适宜的气候和肥沃的土壤,做网上支付缺少银行的安全认证,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也令人置疑;而做物流配送就更麻烦了,当电子商务公司希望借助中国邮政、联邦快递等专业化配送体系的力量时,他们发现,它们要么效率低下,要么价格高昂。在批发商的仓库里,主人根本就不知道某种商品堆在哪一个角落的哪一个箱子里,更不用说了解它的外观和性能了。
  网络精英们只好掉过头去,自己从基础开始做起。像雅宝拍卖网站自己成立了阳光物流配送中心,当当网上书店和亚商在线正在建设自己的库房,而8848网站则只好借力于快速萌生的民营快递公司。至于电子商务立法和银行安全认证,就更是网站鞭长莫及的事情了,唯一的选择便是耐心的等待。
  然而风险投资从来就缺少耐心。它会逼着你拼命地做市场推广,拼命地花钱,拼命地加快上市的节奏,否则对于它来说,资金周转的周期就太长了。在这种情况下,那些融资成功的网络企业实际上已经成为资本的俘虏,不得不穿上疯狂的“红舞鞋”,随着投资商投资人获利计划的节奏“与狼共舞”。去年年底,当当网上书店二期融资成功后不久,总裁李国庆就表示过自己的忧虑:如果那些获得风险投资的企业在没有准备好之时仓促上阵,即使上市成功,一旦表现不好,也许就要耽误后面众多企业的发展进程。
  李国庆的话不幸而言中。从去年开始,中华网、UTStar ̄COM、亚信、新浪等几家中国网络概念股陆续在美国上市,虽然业绩一家比一家好,但股价却一家比一家低。结果,在4月25日,上市12天的新浪终于跌破了招股发行价,给众多跟进企业的未来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
  挫折是人生的教师
  严峻的形势面前,大家都在反思。
  毫无疑问,网络经济的核心之一是电子商务。分析一下“电子商务”这个词组,我们就会发现,它是由“电子”和“商务”两个部分组成的。而此前,许多人却已经忘记了它是一个偏正词组,把它当成联合词组来看待。
  从这种意义上讲,目前以股市为代表的网络经济的调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它也许有利于漫步云端的电子商务逐渐“着陆”,在一个新层面上实现与传统商务的融合。众所周知,“电子(网络)”和“商务”原本是相得益彰的两种事物,熟悉“电子”的人做“商务”,一定会为传统商务注入新的活力;而熟悉“商务”的人玩“电子”,则有利于拂去泡沫,稳步前进。所以当以TCL、亚商在线为代表的两类不同企业分别从自己的角度务实地进入电子商务领域时,有人高兴地说:也许真正意义上的电子商务企业正在它们之中诞生。
  创联万网的总经理张向宁提醒我们,千万不要因为眼下的调整就将“.com”一棒子打死。正是他们以血的代价,换来了我们今天观念的进步,无论怎么讲,网络的出现都在拉动着经济的发展和经济运行机制的调整。那些在实践的挫折面前碰得头破血流的“网络先烈”,有理由获得我们的尊重。
  时代在进步,思想在改变。20年前,“经济”这个词在许多中国老百姓的心目中大多数时候是一个形容词,意味着“多快好省”。而今天,五个20岁出头、根本没有学过经济学的年轻记者就能写出《2000年中国网络经济发展生态报告》这样的大部头,而且讲得头头是道,这本身就是一个信号——
  我们的社会在成熟,我们的经济在成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