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5阅读
  • 0回复

一个老社中存在的问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5-05-12
第2版()
专栏:

  一个老社中存在的问题
  郭俊卿
黑龙江省克山县靠山村东方光芒农业生产合作社,是一九五二年冬季建立起来的老社。这个社的生产是逐年上升的,一九五四年每垧地(合十五市亩)平均产量四石七斗七升,比当地互助组每垧地的产量高百分之十五点七,比社里一九五三年的产量提高了百分之十八。绝大部分社员的收入都有所增加。正因为如此,区委和村支部都认为这是个好社,就不再注意对它的领导,对社内在发展中所出现的问题,也就不能及时帮助解决。
这个社存在哪些问题呢?
首先是没有随着生产发展,适当增加生产内容和扩大经营范围,一方面剩余劳力没有出路,另一方面许多增产条件没被利用起来,生产不能满足社员要求,有些社员就向不正确的方向发展。这个村是有扩大耕地面积的条件的,但是社并没有随着劳力的增多和劳动效率的提高,相应地扩大耕地面积。一九五三年社里每个劳动力平均负担耕地五垧四亩,一九五四年因劳力增加而减为四垧五亩。在副业生产方面,除拉脚以外,什么生产活动也没有。过去农民在挂锄期间进行割靰鞡草、采榛子等活动,入社后因社里不管,这些活动现在也停止了。这个社靠山近,有放牧、造林等良好条件也没利用。社初办时曾经反对过盲目摆大摊子搞多种经营的作法,但是社办了两三年,社干部还是用旧观点来对待新问题,甚至把“农业为主”了解为“农业唯一”,这也是形成生产内容单纯的原因之一。此外,在作物种植方面也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如小麦、大豆、糜子三种低产作物面积占社内耕地面积百分之六十七,玉米、谷子、高粱三种高产作物面积却只占百分之二十五,后者比前者每垧平均产量几乎高一倍,可是二年来还是照老样种植,一直没改变。
社内耕畜数量不能增添,质量逐渐降低,也影响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全社种二百垧地,共有三十匹耕马,其中十一岁以上的老马有十一匹,有四匹已不好使用。社员不愿买马入社,社内缺乏公共积累也无力购买。马力不足,不仅不能扩大耕地面积,现有土地的深耕也受到限制。
社内领导干部过分强调给社员多分红来表现社的优越性,而忽视适当的公共积累。一九五三年全社增产,绝大多数社员收入增加,但社内公积金和公益金则分文没留。有人反映这是“社瘦社员肥”。一九五四年分配时他们还不打算留,经过县区干部说服才留了占总收入百分之五的公积金和公益金。
由于社的生产内容过分单调,适合老弱和妇女劳力干的活很少,有五个能劳动的老年人经常在家闲着。这些老年人发牢骚说:叫干的活干不了,能干的活不给我,没进社会主义就像老太爷子似的歇起来了!由于生产内容少,在社员中已开始显露出两种不正常的情绪:一部分较为富裕的社员觉着社内收入少,不解渴,热心于发展个人经济,他们认为买马入社不如信贷存款,存款不如放债,放债不如自家牧牛(个人买牛雇人放牧),本利在家到什么时候也不吃亏。二年来社员家庭牧牛迅速发展,现在社员私人所有的牧牛已由一九五二年的十二头发展到四十二头。全社有牧牛的有二十六户,占社员户数的百分之七十,另外还有十一户社员放债。这些社员在社劳动不积极,对社不关心,发展个人经济的劲头越来越大。另一部分较贫苦的社员,觉得社的生产门路少,自己又不能进行其他生产活动,希望快点办高级社,改变现状。
其次是社的政治工作薄弱,对社员的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很差。有一部分社员觉得社内生产满足不了他们增加收入的要求,他们“身在社内,心在社外”。但是他们错误的思想和行为在社内并没有受到必要的批判。一些对社热心的贫农积极分子的正确意见也经常得不到有力的支持。单从对待公共财产的情况来看吧,一付新的绳套在互助组时能使用两年,在社里只使一年。当地谷草缺,价格高,社里却浪费了五百多捆谷草。粮食的损失浪费也很严重,庄稼在地里就被牲畜随便糟蹋,庄稼上场后,散畜家禽整天不断,社员不仅不设法看管自己的牲畜,反而怕自己的牲畜吃的少,甚至晚间关上大门不给牛进院,让它随便到场园里去吃粮食。有个女社员看自己的猪不到场园里去,觉得吃了亏,就用豆子逗引它去。一个秋收场园里损失粮食不下二十石。有些社员看到这种现象感到心疼,他们提出意见也没人理睬,社里也没有采取有效的办法来制止。
领导机构不健全,是这个社存在上述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个社内的九名管理委员中有五名是富裕中农,其中有三个人,社员们说他们在社内是起“挡头作用”的。对于一些问题的处理,在管理委员会内经常有争论,但不正确的意见常常压倒了正确的意见。不主张留公积金,不愿搞基本建设,不愿买耕畜入社,不愿还国家贷款等等,都是由这些人带头。
发现这些问题后,当地区村干部和党组织正在帮助这个社进行整顿。
这个社所反映出的问题,并不是个别的。这些问题,不少老社里都或轻或重地存在着。有些领导干部只满足于社的不断发展,粮食产量的不断增长,就以为没有什么大问题了。特别是对社的领导骨干不是从公道、能干两个条件来选拔,对贫农积极分子培养不够,不能把领导权确实掌握在公道能干、能贯彻政策、觉悟较高的农民手中,这是十分值得注意的问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