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9阅读
  • 0回复

还农民一面洁净的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5-08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下乡手记

  还农民一面洁净的墙
  一次下乡采访,住在县政府招待所。招待所旁边是县供销社一座废弃的仓库,墙上残留着一行斑驳的字迹:“仓库里装着五洲风云,锄把上连着世界革命。”
  无疑,这是一条“文革”时期的标语。那种虚泛浮夸的言辞,想来真是好笑:在那个“瓜菜代”的岁月里,农民连饭都吃不饱,你让他一摸锄把就想到世界革命,可能吗?
  标语的写作者,当初也未必不知道标语的实际效果,但在那个年代,时兴的就是这类空口号!
  时移事易,现今这类不着边际的标语,只能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了。
  不过,这种标语的遗风真正从生活中消失了吗?没有。到农村你看,一些临街的墙上不乏这种大字标语。春耕到了,墙上会出现“乘四干会(指县四级干部大会)东风,促春耕生产”;上级要求调整结构,墙上会有“调整粮棉油,吃穿都不愁”。
  这些标语绝对不是我杜撰的,都是我在采访中信手记下来的。
  一位县委宣传部的领导对我讲,一年中类似上述这种标语他们要写好几茬,上面一有新精神,就要编出相应的标语去应对。
  这种应对,能使党的政策入脑、入心吗?记得那年随农民负担检查团到某地检查工作,在一个贫困村见一处坍塌的院墙上用白灰赫然写着:“形势闪耀日万里,农家生活赛过蜜”。屋主人是个年过七旬的老者,正蹲在墙根下晒太阳,问起生活情况,他指了指露着天的房顶说:“你瞧,赛过蜜哩!”脸上并不高兴。
  其实写这类标语的真实目的,上面提到的那位宣传部领导说得很实在:无非是造点气氛给上面的领导看,表明上谕下晓,工作抓得有声有色。
  这种造气氛,带来什么后果呢?不但污染了自然环境,也污染了社会环境。你想,四周空间充斥着虚浮空泛的标语,人的行为方式能不潜移默化受到影响吗?如果我们追究浮夸风存在的文化根源,与过多过滥、不切实际的标语不能说没有关系。
  实事求是是我们一贯倡导的原则。实事求是的前提是杜绝浮夸、铲除形式主义。要在全社会形成实事求是的氛围,不但要在媒体上、会议上大力弘扬实事求是的精神,还要求我们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
  与其费笔、费墨、费人力去张罗标语,真不如还农民一面洁净的墙壁,把功夫下在办实事上。你说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