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3阅读
  • 0回复

结构调整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5-11
第9版(理论)
专栏:

  结构调整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蔡长松
  最近,中央一再强调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江泽民同志明确指出,调整经济结构是发展我国经济的当务之急和根本着力点。朱镕基同志在九届人大三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把“大力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作为一个重要部分加以阐述。深入学习领会中央精神,回顾海口市1996年以来经济结构调整的历程,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经济结构调整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经济结构调整势在必行
  经济发展的过程就是经济结构不断调整并优化升级的过程。事物的结构决定事物的功能。任何具有较强生命力的事物,都要有优化的内部结构,而优化的结构并非与生俱来或一成不变,而是随着环境的改变不断调整演化而来的。国民经济体系也是这样。一部经济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升级的历史。随着市场规模的变动、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自身的发展,势必有一些产品、企业、产业从兴旺走向衰落,而另外一些新的产品、企业、产业不断涌现并占据主导地位,由此形成了经济发展—结构调整—经济再发展的前进过程。人类社会从畜牧文明向农业文明、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就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不断进行的结构调整积累到一定程度而实现的质的跃迁。当今,以信息化为标志的新科技革命浪潮正波澜壮阔地在全世界范围展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结构加速重组的趋势愈益明显。面对这一历史性大调整,顺之则兴,逆之则衰。我们要按照中央的要求,敏锐地把握世界科技进步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新趋势,着眼于提高国民经济素质,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
  经济结构调整是提高经济运行质量的基础。经济运行质量的好坏,是经济生活内部诸多矛盾的综合反映。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几乎都可以从经济结构中找到原因。1992年前后,海口经济曾随着房地产急剧升温而泡沫泛起,发展速度甚至达到了年增长83.8%的不正常水平。但随着泡沫经济的破灭,经济很快跌至低谷,濒临负增长的边缘。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矛盾激化,工商企业严重亏损,财政入不敷出,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逐年减少。经济结构畸形发展的教训是十分惨痛的。为了从根本上摆脱被动局面,促使经济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1996年初,海口市委果断地作出了“三年经济结构调整”的决策,当年就止住了经济增速连年下滑的势头,到第三年即1998年,经济增长速度攀升至全国平均增长速度之上,扭转了连续五年低于全国平均增长速度的局面。在不断加强结构调整的基础上,近两年,海口经济继续保持稳步上升的积极态势。工业企业扭亏为盈,市属国有工业企业结束连续三年严重亏损的局面,发展势头强劲;财政税收恢复到历史最高水平;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增加;其他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也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化解。
  经济结构调整是迎接未来挑战的根本措施。经济结构调整是一个随着体制、科技、国内外环境的发展变化而不断进行的动态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步到位。展望国内外经济的发展变化,经济结构调整既有有利时机,也面临着严峻挑战。比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既为经济结构调整创造了良好的体制环境,又对产品、企业和产业的调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学技术的加速发展,既为经济结构调整提供了巨大的动力,又使企业和产业面临着加快技术更新的巨大压力;我国即将加入WTO,既为经济结构调整拓宽了空间,又使我们的产品、企业和产业面临更为激烈的国际竞争。在这种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历史关头,盲目乐观、安于现状、消极等待是没有出路的,经济结构调整没有终点。因此,海口在较为圆满地完成了前三年经济结构调整的目标之后,又于1998年底制定了《1999—2002年海口市经济结构调整纲要》,对经济结构调整的目标和任务,无论在广度还是在深度上都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为海口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打好基础,作好准备。
  合理选择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
  从地方的角度来讲,要通过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生产要素配置,发挥比较优势,形成特色经济,以在全国乃至世界市场竞争和产业分工中找到较为有利的位置,就必须合理选择调整的方向和重点。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坚决摒弃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那种“资源—技术—市场”的经济发展模式,重视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这就要求正确认识比较优势,看到这既不是自我比较的优势,也不是与其他地区简单类比的优势,而是市场需要的有发展条件和空间的具有良好前景的资源、产品和产业优势。判断比较优势的标准,不仅要看拥有什么,还要看拥有的资源和条件是否能以最小的代价转换成市场所需要的附加值较高的产品和服务。
  紧紧依靠科技进步。经济结构调整,必须充分考虑科技进步的因素。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只有紧紧依靠科学技术,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有选择地发展切合本地实际的高新技术产业,经济结构才能有活力、有竞争力。特别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既要实事求是,也要积极进取;既不能脱离实际,好高骛远,也不能妄自菲薄,看不到自己的优势,白白丢掉发展机遇。
  努力形成自己的特色。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的经济结构调整,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这个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必须着眼大局,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方针政策,自觉服从全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总体布局。同时,要敢于和善于从本地实际出发,根据自身的资源条件和面临的实际问题,合理选择有自身特色的调整方向和重点。这是由整体和局部的对立统一关系决定的。从全国的角度来看,像我国这样的大国,既要通过优化经济结构,在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中争取有利地位,提高经济的国际竞争力,还要充分考虑国民经济体系的完整性;既要追求经济效益,又要顾及国家经济安全。从一个城市或一个地区的角度来看,不仅没有必要也不可能追求产业体系的完整性,而且还应尽力避免与其他地区经济结构的雷同,努力形成自己的经济特色,从而既追求自身在全国经济发展中的独特优势,又为全国经济结构的优化和经济竞争力的提高作出特有贡献。
  积极探索经济结构调整的途径
  我国现在的经济结构调整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完善的过程中进行的,市场失效的现象时有发生。这就决定了我们在选择调整的有效途径方面,既要特别注意依靠和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防止回到计划经济时期的老模式上去;又要积极发挥政府在经济结构调整中的主观能动性,把市场的作用同政府的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近几年,海口在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采取了“引导、推动、扶持、营造”的策略,把规划、指导、协调、服务等政府职能具体落实到经济结构调整的实际工作中,从而使结构调整得以规范、有序地进行。
  引导,就是发挥政府在经济结构调整中的政策引导作用。首先是制定结构调整的规划纲要,其中包括调整的目标、方向、重点、政策、具体措施等。调整纲要的制定过程,实际上也是政府系统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增强进一步做好经济结构调整工作自觉性的过程。其次是出台本地的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和相关政策、措施,对市场主体参与经济结构调整加以引导和规范。再次是引导“产学研”相结合,积极为企业与科研、教育机构的结合穿针引线,逐步形成新的生产力。
  推动,就是推动全社会积极参与经济结构调整。一是组织广大干部群众认真学习中央关于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统一思想,形成共识,积极关心和参与调整工作。二是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先进典型,推广改革发展的成功经验,坚定调整的信心。三是大力整顿市场秩序,对区域内的不同投资主体、不同所有制的企业,一律实行国民待遇,推动市场主体间的公平竞争。四是鼓励和帮助企业建立技术创新中心,推动企业加快产品更新换代,满腔热情地为各类在海口落户的企业服务。
  扶持,就是采取有力措施,扶优帮困。通过建立风险投资公司、双向担保公司等,积极扶植有发展前景的产品和企业。同时,大力帮助在发展中暂时碰到困难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走出困境。因为,中小企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生力军,是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渠道;而许多大企业也是由在长期竞争中脱颖而出的中小企业逐步发展起来的。
  营造,就是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发展经济不仅要有高效能的基础设施,高水平的城市管理,高质量的生态环境,而且需要一个依法行政、廉洁高效、公平公正的政府机关。围绕经济结构调整,海口狠抓软硬环境建设,在坚持不懈地开展环境综合整治的同时,还在市级机关和有关单位大力推行“三制”,即直接办理制、窗口服务制、社会服务承诺制,大力开展创建“文明机关”活动,从而优化了城市环境,规范了政府行为,提高了服务水平,对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发挥了重要作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