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阅读
  • 0回复

绿色奥运第一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5-12
第11版(国际副刊)
专栏:

  ○请蚯蚓处理生活垃圾
  ○利用太阳能供水供电
  ○禁止个人驾车前往赛场
  绿色奥运第一家
  本报驻澳大利亚记者 李学江
  二○○○年悉尼奥运会是一次跨世纪的体育盛会,其间,高新技术与竞技运动的有机结合,将向未来的奥运组织者们展示一种全新的理念。
  2000年悉尼奥运会将作为“第一个绿色奥运”载入运动史册,铭刻于环保丰碑。萨马兰奇说,奥林匹克运动能够和必须动员起来,为地球的保护和人类的福祉作出贡献;悉尼之所以赢得了奥运举办权,部分原因是因为它对环保所给予的高度重视。那么,悉尼在环保方面有哪些建树和创举呢?带着这个问题,记者采访了悉尼奥运组委会。
  早9时,记者来到组委会大楼接待厅等候。不一会儿,组委会环保事务经理奥特森走了出来,寒暄之后,他带记者径直向楼外走去。他领我走到了楼侧半露天的垃圾站,用手拉开一顶两平方米见方的塑料帐篷的侧边拉链,对记者说,这就是我们的蚯蚓分解站。扯开盖布,果然看到无数蚯蚓正在残羹剩菜上钻来爬去。他说:“经过分解后,垃圾就转化为两种宝贵物质,一是肥沃的土壤,另外就是我手中的这瓶液态肥料。”他补充说:“蚯蚓具有分解功能是众所周知的,我们的创造在于,将其转变为商业化生产,并将这些无臭无味的垃圾处理站置于公众场所而不碍观瞻。我们的各体育场馆都将装置这种蚯蚓站来处理部分生活垃圾。”
  走进办公楼时,他又说,绿色奥运从组委会本身做起。这里原本是一家已报废的印刷厂,组委会租用后尽可能地利用原有设备,只进行了必不可少的装修。原则是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有设施,最小限度地耗费新的原材料;加大重复使用和可循环使用材料的比重,减少生产和使用新材料所造成的耗费及污染;此外,还要采购无毒无污染产品。比如,大楼安装的新型荧光灯可节能50%;敞开办公格局,使空调和照明系统更有效率;以自然通风为主,极大减少空调机的使用;为节水,厕所冲洗实行半冲和全冲;淋浴喷头为新设计的小流量节水型;采用的办公用纸可以双面印刷、双面复印和双面传真;墙壁漆和地板漆皆为无毒新产品……为本届奥运改扩建的所有场馆,都是按照这些原则进行的。
  奥运村的所在地霍姆布什湾,更是一个从垃圾废物堆积场变为绿色体育中心的奇迹。这里曾是新州最大的屠宰场和报废装备弃置地,后来成为简陋的垃圾堆放场。在760公顷土地中有160公顷被商业和化学垃圾严重污染,污染垃圾多达900万吨。自夺得奥运主办权后,政府投入了1.37亿澳元治理:把有毒垃圾运往垃圾场处理;无毒部分深埋9米,修建成3座绿茵覆盖的山岗;污水被太阳能水泵抽入蒸发池塘,由芦苇等水生植物进行生物自然净化;疏通海湾通道,让潮汐重新冲洗沼泽地带,红树林和各种水生植物重新焕发了生机,不仅鱼群和螃蟹大批回游,来自中国和日本的多达60种候鸟翔集此地。值得一提的是,按原计划要填平砖厂遗址建一所体育馆,但后来发现,直径近200米的大窑坑,已成为一种珍贵的可变色青蛙的栖息繁衍地,于是决定将窑坑保护下来,并扩大了青草池塘,为青蛙增修了专用路下通道。现在,这里处处水澄草鲜,鱼游鹭飞,变成了名符其实的红宝树湾。
  在奥运大道一侧,像长颈鹿般美丽地排列着27组太阳能塔(见左图),可满足体育场馆全部照明的需要而有余。在可居住5000人的运动员村,由于设计合理,可节省50%能源。能容纳1.53万人的奥运村,房顶上集能板鳞次栉比,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供电供水住宅区,已成为未来城市居住区建设的典范。
  值得指出的,悉尼的环保措施并不是随机性和零打碎敲式的,而是有一个完整的战略规划,并贯穿于奥运筹略的各方面和全进程。1993年,奥运申办委即向国际奥委会提交了“绿色奥运环保大纲”,提出了五大战略目标:节能、节水、减少垃圾、防止污染和保护自然环境。随后,组委会内成立了专门的环保委员会,这在奥运史上尚属首次。由它来负责环保政策的制定、协调和贯彻、监督工作,把环保责任落实到准备工作的各个阶段和所有环节,比如在遴选赞助者、商品和服务提供者时,就提出了具体的环保标准:建筑业用材要求能重复使用或循环使用;使用可再生能源;包装材料使用没有VPC的产品,要可回收利用;使用不含CFC、HFC和HCFC的制冷剂;赛场餐饮业只可使用纸盒、自然纤维袋、铁、铝和瓷性容器,不能用铝铂纸、玻璃杯瓶、聚苯乙烯、不可分解的塑料包装。这些环保要求促使竞争的厂家开发出了一批节能、节电、节水、无毒、无污染的产品,如门票、办公用纸和油漆涂料等,都是能回收利用的新产品。火炬设计即是一例。不仅燃料是高光度、高效率、无毒、无污染,未燃完气体还可以回收重燃,而不致散入大气中,火炬外壳也是可回收利用的。
  再如运输方面。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观众将全部使用公共交通系统,不允许个人驾车前往赛场;同时为便利观众,将比赛的门票与车票一体化,且允许全天通用。2000辆专线车,将使用污染小的液化石油气和压缩天然气作燃料。大多数体育场馆都最大限度地采用自然照明和自然通风,空调在必不可少时也只选用CFC的替代品。起伏有致的爬虫形奥运公园火车站,只有半透明的顶棚,四面无墙,八方来风,自然采光,空气清新,一片敞亮,无需空调和照明。而绿地和厕所的用水,则使用储积的雨水,再绿化时的植被也选取用水极少的土著植物。
  绿色奥运的另一项创举,就是在全国展开名为“土地关怀”的植树运动。由政府出资,商家赞助,在全国选出500处土地治理段,以奥运奖牌获得者命名,全民参与,共植树400万棵。这是一次普及性的爱国和环保教育,现已完成大半。
  据推算,奥运期间,每天有70万观众前往各体育场馆观赛,每天都有堆积如山的食物垃圾,如何处理这些垃圾会成为令人头痛的问题。为此,组委会推出两项计划:清扫计划和教育计划。后者是对多达12万人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让他们负起环保指导与监督的责任。同时,组委会还向观众普及两个观念,一是“人人有责”,一是“回收利用是第二资源”。记者在奥运村看到,每隔不远,就有3个并列的塑料垃圾桶,绿色回收饮料罐,红色回收废纸和残余食品,铁灰色则装不能再利用的垃圾。
  这是第一个真正自觉的绿色奥运,它不仅为悉尼人留下一个美丽的大公园和游乐休憩中心,提高并普及了人们的环保意识和知识,同时也为未来的奥林匹克运动树立起一个新的环保标准和榜样。站在奥运村那绿茵茵的山岗上游目四望,你会发现,这是一个水光树色与建筑艺术交相辉映,红男绿女与飞鸟游鱼各得其乐的绿色天堂。难怪澳大利亚人要为此感到骄傲和自豪。
  题图:绿茵环抱的主体育场。(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