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座谈会提出 打响反盗版世纪之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5-22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座谈会提出
  打响反盗版世纪之战
  本报广州5月20日电 新华社记者曲志红、本报记者祝华新报道:2000年“扫黄打非”工作座谈会今天在广州闭幕。会议总结了今年“扫黄打非”行动第一阶段的工作,部署了第二阶段以“打盗版——中国2000大行动”为中心的各项工作。会议要求在打击光盘走私和盗版盗印斗争中,力争取得重大突破,把一个健康有序、富有创造力的出版物市场带入新世纪。
  座谈会提出,第二阶段“扫黄打非”的主题是打击盗版,重点是“三打击一加强”,即对出版物市场上的盗版出版物和其他非法出版物实施集中打击,连续高密度地反复清扫市场,再组织几次查缴盗版品的大规模公开销毁活动,对全国13个问题较多的出版物市场进行重点整治,达不到整治标准的要下决心取缔;对特大光盘走私团伙和跨省作案的恶性盗版盗印团伙予以重点打击,查处大案要案要追根究底、除恶务尽,以震慑不法之徒;对非法出版物的生产基地,包括地下光盘生产线和非法印刷企业,要予以毁灭性的打击,通过各部门齐抓共管、各地区联防协作,以及粤港澳和中缅、中越边境的联手合作,摧毁一批进行大规模盗版、走私活动的有生力量;切实加强舆论宣传工作,在全民中加强版权意识。
  座谈会强调,要着力纠正社会上,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中普遍存在的“盗版无害”论,充分认识打击盗版在整个“扫黄打非”工作中的重要地位。许多盗版品与淫秽色情及其他禁载违禁内容有关,影响社会稳定和政治安定;盗版侵犯作者权益,严重挫伤科学家、艺术家和作家的创新积极性,使文化经营单位难以形成资本积累、扩充产业规模,恶化民族文化产业的生存环境,并导致国家税收的大量流失。盗版活动也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盗版出版物内容大多粗制滥造,错漏百出,使许多错误的“知识”和结论广为流传,误导消费者特别是尚处在求学阶段的青少年。盗版侵权活动还损害我们的国际形象。
  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办公室主任、新闻出版署副署长桂晓风在座谈会上指出,盗版盗印活动桎梏民族创新精神,影响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阻碍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所以,下一阶段“扫黄打非”行动冠以“打盗版——中国2000大行动”,它的目的不仅是要给盗版活动以沉重打击,更是要形成人人使用正版、拒绝盗版的良好社会风气。商务印书馆、上海辞书出版社等6家出版单位今天向全国出版界、读书界发出了反对盗版、行业自律、全民自律的倡议书。
  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组长王茂林,新闻出版署署长兼国家版权局局长于友先,中宣部副部长龚心瀚,中央政法委副秘书长陈冀平等出席会议并讲话。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