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阅读
  • 0回复

生动地反映党的生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5-05-16
第3版()
专栏:报刊评介

生动地反映党的生活
  湜辛
  曾经有两个作者以“为了完成计划”为题,给黑龙江日报写了一篇通讯。这篇通讯通过两个具体事例,比较生动地说明了中共鹤岗市东山竖井工区支部在企业完成国家计划遇到困难时,怎样多方面地深入地进行调查研究,找出不能完成计划的原因,一面督促行政方面解决具体问题,一面领导工会和青年团在群众中进行广泛的思想政治工作,动员全体党员和工人的力量去克服困难,从而保证了国家计划的完成。这篇通讯提供了厂矿中的党组织如何保证和推动生产的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但是,当时黑龙江日报编辑部的个别领导同志认为以这种描述的方式来介绍党的工作经验是不够严肃的,他们不同意发表这篇通讯。后来,这篇通讯在一九五四年十月十三日的人民日报上发表了。
当然,黑龙江日报的个别领导同志现在已经改变了上面所说的那种看法。但是认为党的生活栏的任务只是介绍党的工作经验,而介绍工作经验又只能采用诸如总结报告之类的“正规”方式,抱有这种想法的同志,在不少报纸编辑部中还不是个别的。这就是为什么不少报纸的党的生活栏办得枯燥乏味、不能吸引读者的一个重要原因。
是不是报纸关于党的生活的报道不可能做到生动活泼、丰富多采呢?这不仅在道理上讲不通,而且已经为有些报纸的实践经验所否定。今年以来的上海解放日报,就在生动地反映党的生活这一点上做出了比较显著的成绩。
有的报纸在征求读者对党的生活栏的意见时,曾有读者提出,他们最不爱看介绍经验的文章。这当然不是因为人们不需要党的工作经验。不是的。列宁说过,领导的艺术不是天赋的,而是从经验中得来的。我们的各级党组织迫切地需要学会和提高领导的艺术。报纸重视介绍党的工作经验是完全正确的。问题只是在于,正如有些报纸的读者所指出的,报纸上报道的“经验”多,典型事情少;许多稿件写的不具体不生动,常常是概念加例子。有的报纸甚至在千把字左右的短文中也罗列上好几条“经验”,在这里枯燥的条文代替了对事情的具体生动的叙述,抽象的原则掩盖了活生生的人的活动。读者不欢迎这种干巴巴的、千篇一律的经验报道,是可以理解的。
解放日报在报道党的工作经验方面,开始打破了老一套的格调。运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和丰富具体的事实来阐述党的工作经验。以报纸介绍工厂企业中党的基层组织的政治工作经验为例。在“进行政治工作时注意经济效果”的题目下,报纸采用党委书记回答记者问题的方式,对益民食品一厂糖果车间党支部的活动作了具体分析,比较系统地阐明了工厂企业中的党的基层组织应当如何结合经济工作进行政治工作。一篇题为“要保证监督生产,就要虚心学习业务”的通讯,描述了上海卷烟五厂的一个专职党支部书记由不懂生产业务到熟悉生产业务,从而使党组织更好地发挥了保证监督生产作用的具体过程。另一篇题为“皮辊花为啥会满厂飞”的通讯,则通过国棉三厂细纱间党支部在节约用棉工作中,起初采用简单化的方式,片面强调小组内和小组间的相互检查和批评,结果皮辊花化整为零满厂飞;后来重视了对工人的政治思想教育,又采取具体措施帮助她们提高技术,皮辊花率才真正降低的事实,生动地说明了党的工作是一种深入细致的对待人的工作。报纸在解决工厂中的党的基层组织领导经济工作的问题时,不单发表了许多从正面介绍这方面经验的文章,同时也发表了若干从侧面、从不同的角度阐述这个问题的文章。有一篇文章就以国棉十七厂一个工场场长的亲身体会,从行政工作的角度,说明了党组织紧密结合经济工作进行政治思想工作对于企业全面完成国家计划的重大作用。像上面所举的例子,在最近一个时期的解放日报上是经常可以见到的。十分明显,如果报纸在介绍党的工作经验时,不仅告诉读者党组织做了什么,而且告诉读者党组织是怎样做的,如果报纸能够揭示出这一党组织或那一党组织在不同的条件和情况下进行工作的特点,那就不只是能够有力地阐明党的工作的某些原则,而且能够真正把领导的艺术教给别人。
题材的丰富多样,是解放日报关于党的生活的报道的另一特点。我们的党组织和党员群众的生活是丰富多采的。只要报纸编辑部认识到党的生活的报道任务是全面地反映党的生活,并能深入到党组织特别是基层组织和党员群众中去,它就能够找到取之不尽的丰富多样的题材。在这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出解放日报所作的努力。虽然这一时期解放日报着重解决的是工厂企业中的党组织如何结合经济工作进行政治工作的问题,但是解放日报关于党的生活的报道并没有局限于这个问题;在这个报纸上,我们同样看到了关于党内生活的许多生动反映。举例说,一个棉纺织工厂的全体党员大会在选举新的委员会时,怎样充分地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一个高等学校党的支部大会怎样严肃而热烈地讨论一个著名教授的入党请求;一个棉纺织厂的三个闹不团结的值班长(都是共产党员),怎样在党支部的教育和监督下,克服了本位主义,增强了团结,推动了生产;一个工厂的支部书记怎样经过仔细的调查和耐心的说服,消除了自己的家属对粮食统购统销的顾虑,动员他们回乡生产,并以这个实例来推动其他职工动员没有必要留在上海的家属回乡生产;一个共产党员怎样由对群众指手划脚到热情帮助,从而改善了同群众的关系……。以上不过是几个例子。这些例子也足以说明,党的生活的报道题材可以多么广泛。报道题材的广泛多样,是同编辑部注意吸引广泛的作者参加党的生活的报道分不开的。在解放日报党的生活栏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党机关的工作人员为报纸写稿,而且看到了普通的共产党员为报纸写稿,例如,新入党的候补党员在报上表达他们的感想和意愿,党的宣传员在报上叙述他们怎样针对不同工人的特点进行宣传鼓动;我们甚至看到了青年团员向报纸提出了他们所关心的有关党的工作的问题。有的报纸在实践中把党的生活的报道任务几乎只局限为介绍党的工作经验,甚至只是党领导经济工作和党的组织工作经验,为报纸写稿的也几乎只是一些党机关的工作人员,这样,这些报纸的党的生活的报道题材显得贫乏和狭窄就不足为奇了。
具体而鲜明地进行表扬和批评,也是解放日报关于党的生活报道的一个特点。解放日报经常发表表扬工作得好的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的稿件。报纸在进行表扬时,既不是追求一个党组织或共产党员的“全面”模范事迹,也不是用抽象的和概念的辞句来叙述他们的事迹。报纸力求具体地叙述一个党组织的某一方面的活动,揭示一个共产党员表现在具体问题上的思想和行动,揭示他同集体、同群众的关系。“二十秒钟”就是一个例子。这篇文章通过一个担任消防工作的共产党员——陆杏江经常因为消防车出车不够迅速以致不能更及时地扑灭火灾而苦恼的事实,通过他某次在一个纺织厂看到布机车会自动关车,因而大胆地设想消防车也可能自动开车的事实,通过他为试制消防车自动发动器而苦心钻研,同时依靠群众,克服困难,终于制造成功,使消防车的出车时间缩短了二十秒钟的事实,对一个共产党员高度关怀人民利益的高贵品质作了鲜明的描绘,给了人们极为深刻的印象。和表扬一样,解放日报的批评也是具体的。这些批评经常是针对党的工作和生活中的具体缺点和错误而提出的。例如,在“为什么让一个有偷窃行为的人混进了党?”一文中,批评了国棉十厂党组织降低党员条件的错误做法;在“私营中原电话器材制造厂党支部的‘苦闷’”一文中,批评了这个党支部以粗暴态度对待工人的脱离群众的工作作风;在“一年只参加半次支部大会”一文中,批评了上海市文化局艺术处副处长、共产党员刘厚生对待组织生活的不正确态度。可以看出,解放日报所批评的对象绝不止于坏人坏事;解放日报进行批评的方式,也不同于党组织对犯了错误的党员所作的组织处理的决定。一方面,经常对党组织和共产党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给予有力的支持和发扬,另一方面,针对党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不健康现象开展具体的、实事求是的批评和自我批评,这就有可能使得报纸的党的生活栏生气勃勃和富于战斗性。
灵活地运用新闻武器库中的各种武器,是生动地反映党的生活的丰富内容所必需的。如果说目前很多报纸在党的生活宣传中主要地还只限于运用社论、短评、文章和消息的形式的话,那末,解放日报所运用的形式是较为多样的。前面已经说过,这个报纸曾经以访问记和通讯的形式来报道党的工作经验。这个报纸还曾经用特写的形式来反映党的会议,用共产党员来信的方式开展自下而上的批评,用答读者问的方式解答读者所提出的有关党的生活的问题。这就说明了,报纸上的党的生活宣传,也和其他方面的宣传一样,可能而且应当运用多种多样的文学形式。党的生活宣传的内容的严肃性绝不排斥表现形式的灵活和生动。这不但为解放日报的经验所证明,也已为其他报纸的经验所证明。像山西日报有一次报道长治地委机关支部召开党员大会批判一个党员违背国家政策抢购棉布的错误行为,采用速写的形式,使党内的严肃的思想斗争得到了活生生的反映,便受到许多读者的好评,他们说看了这篇文章就像看电影一样,印象很深刻,对自己的教育意义很大。
从以上关于解放日报对党的生活宣传的叙述可以看出,报纸上的党的生活宣传不仅应当做到生动活泼、丰富多采,而且也是能够做到生动活泼、丰富多采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