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1阅读
  • 0回复

太原矿山机器厂的扫除文盲工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5-05-16
第3版()
专栏:

  太原矿山机器厂的扫除文盲工作
  赵庆年 常士晔
太原矿山机器厂,基本上已经扫除了文盲。一九五○年职工中的文盲占百分之七十九,到一九五四年文盲的比例数降为百分之十一。现在,全厂绝大部分职工的文化程度已提高到高小和初中水平。例如,熔铁车间一百二十八人中,有二十二人能看懂通俗书报画刊,四十九人能看报纸、铸工手册,五十七人能看懂比较深的政治技术书刊。他们一般都能写简单的书信,能写个人生产计划和工作日记等。
由于职工,特别是生产小组长和工会小组长识了字,提高了文化水平,在生产领导和技术学习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例如铸钢二组生产小组长郭富,过去他不会写、不会算,不知道怎样领导小组的生产;只知道和大家一齐埋头苦干,不能领导大家出主意。现在,他有了文化知识,等生产工票一下来,自己就能按活分工,写出小组的生产计划,并具体订出每天要做出多少件数,详细写出谁该做多少,贴在墙上让大家去看。这样,从组长到组员都是心中有数,克服了以往的混乱现象。而且大家可以看图检样,一清二白,既省工又省料,使生产效率普遍提高。
由于基本上扫除了文盲,提高了文化水平,现在全厂职工中有百分之九十五的人参加了技术学习,一般都懂得了翻砂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方法,从而提高了产品的质量。例如,工人余兰桂初做三尺大的八字轮时,因为不会算“均等”距离,一件活两个人干了四天还是没做好;现在他学会了除法,就能算“均等”距离,一人一天可以把活干完,而且合乎规格。有的说:“能看书、能看报,先进经验跑不掉。”
太原矿山机器厂在扫除文盲工作方面所以能获得显著成绩,首先是在于领导方面认识到,扫除职工中的文盲是进一步提高技术、改善企业管理的重要关键。因此在工作中贯彻了“以文化教育为主,识字教育为重点”的方针,采取了“由点到面、从锻铆车间办起,稳步发展”的方法,启发职工的学习自觉性,使百分之八十的职工参加了文化学习。一九五二年扫除文盲工作展开以后,党组织做了关于开展扫除文盲工作的决议;工会把扫除文盲作为工会的三大任务之一;企业行政方面采取了分批抽调职工进行脱离生产学习的办法,并抽调干部当教师;团总支指定宣传委员参加扫除文盲工作。后来又认真地整顿了扫除文盲工作,使职工文化教育纳入了正常轨道。
第二,从实际出发,采用多种多样的组织形式。例如修配等四个车间生产比较正常,倒班的时间也是固定的;而且由于使用机器生产,劳动强度不大,加上文盲较少、半文盲较多,因此文化学习便采用了业余班级教学的形式。一九五二年,这几个车间提前两个月完成了生产任务,劳动力有了剩余,便改变办法,采取了抽调职工进行脱离生产学习的形式。到一九五三年春,生产计划有了变化,就根据实际情况减少了脱离生产学习的人数,同时也改变了学习计划。一九五四年底,文盲减少,而且他们多分散在各车间,程度也参差不齐,领导方面便根据这个情况,采取“包教包学”的形式,发动识字的人包教不识字的人。并由业余学校和车间订立合同,车间主管“包教包学”的工作,业余学校则进行业务指导。
经验证明:只有根据生产的变化和需要,随时改变学习计划和组织形式,才能满足职工对文化学习的要求,使之有效地为工业生产服务。
第三,选聘教师,保证学习时间。在扫除文盲工作开始后,业余学校派人深入车间、科、室,进行细致的调查,制定了扫除文盲计划。在计划确定以后,即选择教师。聘请教师的原则是:凡有一定文化水平、能够胜任工作的职工,经本人自愿,由业余学校聘请,进行短期训练后就可担任教学工作。在分配课程时,又注意到每个人的特长。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一方面注意对教师的政治思想教育,一方面不断组织教师交流教学经验,同时还奖励模范教师,以鼓励大家的情绪。
第四,启发职工的学习自觉性,并帮助其树立为生产而学习的观念。在开始组织大家学习文化的时候,许多职工怕学不成,学了用不上;耽心参加学习以后误生产。有的说:“半辈子的人还成龙呀,学习半天还不是个抡大锤的!”工厂方面根据这种情况,对工人们进行了思想教育,使大家认识到学好文化的重要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