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阅读
  • 0回复

记云南少数民族文物展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5-05-16
第3版()
专栏:

  记云南少数民族文物展览
  本报记者 刘时平
昆明圆通寺现正盛开着鲜艳的玫瑰花。每天都有成群结队的人流,拥向那里参观少数民族文物展览。这个展览是云南省博物馆举办的。从三月十九日正式开放,到四月十七日,不到一个月,参观的人数已有四万四千多人。
展览的内容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介绍云南少数民族分布情况及自然环境。在一个用玻璃镜框和电灯装设的地图前面,电钮一开,图上现出了各种颜色,让你一目了然地看到在云南的南部,沿着澜沧江两岸的平坝子里,聚居着傣族;同缅甸相邻的佧瓦山上住着佧瓦族,还有澜沧等地的拉祜族。从澜沧江向东看,沿红河的哀牢山边聚居着哈尼族;再往东到了河口,那是云南海拔最低的地方,只有百公尺左右,它同我们的邻邦越南相连,那里又是瑶族。再向北看,在纵贯云南南北的怒江西岸,聚居着傣族和景颇族。同怒江平行的横断山脉的高黎贡山的顶端,伸入西康的西北角,还有藏族聚居区。沿西康边境来到怒江和金沙江沿岸,住着傈僳族和纳西族。从金沙江南岸的丽江,沿公路到了大理,那里住着回族和民家族。从大理向东,直到昆明;再从昆明,南到路南、弥勒、峨山,东到曲靖等地,东北到昭通,东南到文山一带,聚居或杂居着彝族和苗族。还有其它民族同汉族杂居在一起。这里还陈列着少数民族地区蕴藏的无尽矿藏的标本和丰富的动植物标本。
从图表到标本,看完了第一部分的展览品,使我们认识到:在云南少数民族人口约占全省总人口三分之一,他们聚居或杂居在内地和边疆的坝区和山区,那里有壮丽的山川,优美的风景,肥沃的田野,丰富的资源和巨大的水力蕴藏。气候,土壤也适于各种动植物的繁殖。这些优越的条件,对于各民族的发展前途和祖国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都将起着很大的作用。
第二部分介绍了十八个民族的语言、衣服首饰、刺绣织锦、音乐舞蹈、绘画雕刻、革命文物、生活用具和生产工具等。这还不是全部,只是博物馆的同志们,在去年八月到十一月初的三个月里,分成三个组,深入到解放战争时云南的游击战争根据地之一——圭山、西山,以及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区、红河哈尼族自治区搜集来的,还有一部分是云南民族学院和私人收藏的文物。
从这一部分展览品中,人们看到了各民族的精致工艺品。不管是傣族用贝叶写的“经书”,或用竹制的手工织布机织出来的花纹精细的锦绣被面和服装料,以及复杂的图案剪花、金银首饰,都表现了他们的优秀的文化和艺术。还有哈尼族用木刻的“鸡毛火炭信”,他们用这种简单的书信方式,在紧急时传达命令。彝族的挑花刺绣,各式各样,琳琅满目,高度地表现了彝族人民的聪明智慧。在景颇族的展览品中,有一个用牛角做的取火器,许多人看了都很称赞。藏族的雕刻绘画,生动活现,他们用矿物质颜料在菩提树叶上画的罗汉像,以及彩绘的坛城,虽然经过多少年了,还是鲜艳夺目。其它用象牙做的手镯,铜铸的虾蟆酒瓶,骨雕和泥塑的佛像,画花的漆盒;还有撒尼歌唱爱情的长篇叙事诗“阿诗玛”,阿西舞蹈时的大三弦,苗族的葫芦笙等等,这些都显示了少数民族丰富多采的文化艺术。
不仅在文化艺术方面,在革命文物中也可以看出少数民族的斗争历史。如圭山区蒲草村的撒尼爱国青年、共产党员毕恒光,在解放前参加游击斗争,一九四八年被捕入狱,至死不屈的英勇斗争,还有历史上杜文秀在大理领导回民和各族农民起义,反抗清朝封建统治压迫的斗争事迹,都使人们看出兄弟民族不仅是勤劳的民族,而且是勇敢的民族。
所有参观过这个展览的人,在意见簿上都绝口称赞兄弟民族的优秀艺术和勇敢精神。过去,在反动统治时期,他们的优秀文化横遭摧残,得不到发展。只有在新中国,他们的文化才获得发展的机会,才能和广大的群众见面。许多少数民族的代表参观后,一面兴奋地感激地说:“毛主席是冬天的太阳、夏天的雨”,关怀他们的文化艺术,重视他们的斗争历史;一面口口声声说他们民族的文物还有的是,放在这里展览的只是一小部分,他们都想回去把本民族的文物,多搜集一点,送到博物馆来。
第三部分是介绍解放后在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各族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成就。首先是各民族在政治上得到了平等,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现在全省已有四个专区级、六个县级的自治区。少数民族摆脱了千百年来的压迫、剥削,享受着自由、平等的权利,自己管理着自己的事。
这里还展出了两个典型的村庄的材料,这是人们称赞的模范村。
在曲靖专区宜良县的新发村,是撒尼人聚居的
一个村庄。他们从一九五二年分得土地后,组织起来发展生产,得到了“丰产模范村”的光荣称号。一九五三年在严重的自然灾害威胁下,全村又获得丰收,并建立了两个常年固定的互助组。去年全村的农户已经组织起农业生产合作社。他们改变了过去“刀耕火种”、“广种薄收”的旧习惯,固定了耕地,开沟打坝,兴修水利、积肥、除草,学会了深耕细作,历年增产,生活得到改善。全村三十八户人家,有九十二个劳动力,在一九五一年时,只收稻谷九万八千斤,去年收获了十六万九千一百五十斤。过去只有二十几条牛,现在已有一百七十多条牛。
另一个是文山专区西畴县老寨乡,侬族和汉族居住的卫生模范村——哄哈村。解放前,全村有一半人经常害病,解放后开展了爱国卫生运动,疾病减少,死亡率降低,出生率显著提高;在生产方面,一九五四年比一九五二年增加十二成,比一九五三年增加五成半(包括副业)。全村三十一家人,一九五四年有二十八家人共卖了余粮一万六千四百斤。
随着生产的发展,文化教育也相适应地发展了。全省少数民族地区已建立中小学校一千多所,还编印了民族文字课本和书刊。
这里还展出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富饶的土特产。在那万山重叠的山岭间,蕴藏着无数的有色金属和其它矿藏。在那密密层层的原始森林,有你从来没有见过或者听过的各种树木。还有许多热带植物,如橡胶、咖啡、金鸡纳霜、茶叶、樟脑、紫梗、桐麻,以及椰子、菠萝、香蕉等各种热带水果。闻名全国的云贵药材,如三七、虫草、贝母、黄连、麝香等等更是数不胜数。除此而外,吃的东西也很多,如宣威火腿,路南乳饼和驰名的鸡棕等等。就在那些丰富的植物、药材和矿藏的展览品周围的墙上,还挂着虎、豹、鹿、麂子等等各种兽皮。
所有参观过展览的人,都感觉到如同上了一次生动的民族教育课。有些人过去受反动宣传的欺骗,误认为少数民族地区是“不毛之地”,是“瘴气区”,少数民族极端“落后”。但是,从展览会展出的材料和实物中,他们看到了少数民族丰富多采的文化艺术,看到了各族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智慧,知道了少数民族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矿产和原始森林;在这些地方还出产各种美味的水果和多种多样的土特产。当然,由于过去反动统治者的长期压迫和摧残,少数民族还是比较落后的。但是展出的材料告诉我们: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几年来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事业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他们的前途是无限光辉灿烂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