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深圳·保尔·乌克兰——又一个春天的故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5-29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深圳·保尔·乌克兰
  ——又一个春天的故事
  本报记者 任维东
  春天里播洒的希望
  今年3月,“保尔·柯察金”——这个在中国家喻户晓的异国英雄形象,随着电视连续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下简称《钢》剧)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间播映,又一次行遍华夏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对“保尔”的崇敬与热爱。
  “保尔·柯察金”,把相距遥远的乌克兰和中国、乌克兰首都基辅和中国的深圳经济特区,一下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那是前年初春的一个下午,我在北京的380路车站等公共汽车,偶尔跟同行的老张谈出的一个大胆的念头——拍《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去年冬天居然成了事实。”
  《钢》剧制片人、深圳万科文化传播公司总经理郑凯南,在《钢》剧大获成功后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忆起当初的策划依然是心旌飘舞,激情不止。
  郑凯南清楚地记得,自己6岁时就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小人书,后来在大学里当老师的父母又给她找来了这部长篇小说。从此,保尔的形象深深地印在了她的心中。直到今天,保尔一直是悬照眼前激励她前进的明星。
  深圳特区呼唤着保尔
  郑凯南先和公司的同事将小说重新研读了一遍。没想到,大家悲观地得出了“很难操作”的结论:小说文学性不强,戏剧元素不足;前半部分还好掌握,后半部分完全要重新创作;场面过于庞大,不是电视剧的概念……
  有人坚决反对,劝她不要冒这个险。但她对拍《钢》剧,“一直有一种‘挥之不去的念头’”。
  敏锐的她注意到不管是“文革”前还是那以后,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中国一直保持着旺销态势。1979年到1995年间印32次,共发行130多万册。1982年调查,在大学生们最喜欢的文艺作品主人公中,保尔居第一位。1989年,团中央选出10本“人生的路标”畅销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列第一位。
  后来,中央电视台《读书时间》栏目调查发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五六十年代是中国畅销书的第六位,到20年后再统计,已经升至畅销书的第五位。
  这些发现增强了她的信心。考虑到此事非同小可,又牵扯到外国,1998年8月郑凯南郑重向深圳市委宣传部递交了拍摄《钢》剧的报告。
  深圳市的一位领导同志认真看完当即表态说:“好,这是个好东西。”他指示市委宣传部牵头此事。
  争论始终存在,争论的焦点是这个时候拍《钢》剧,拍出来后会不会有人看?为此,市委宣传部文艺处多次组织各方面专家学者参加项目论证会,充分听取意见。
  这样的观点终成主流:保尔精神没有过时,我们今天更需要保尔。
  经过讨论,市委宣传部主管文艺工作的副部长李小甘说,保尔在中国读者心目中的形象,是正直和坚强的象征,是艰苦奋斗和自强不息的象征。创作《钢》剧,正是为了更好地贯彻江总书记“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指示精神,是弘扬革命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
  《钢》剧播出后,曾有记者问李小甘:“为什么这个成功的电视剧会出自深圳?”李小甘说:“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提出更高的文化要求。深圳不仅要有一流的经济产品,还要有一流的文化产品。”近些年来,深圳已经形成了文艺创作的良好机制和氛围。精品歌曲《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和舞剧《深圳故事·追求》均出自深圳。深圳又是个开放的新兴城市,有广揽天下英才的强烈愿望和胸怀,而且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可提供强有力的物质支撑。《钢》剧出自深圳不足为奇。
  1999年2月,市委宣传部主要领导向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丁关根汇报了这件事。丁关根明确指示:一要忠实于原著,二要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怎样”两字上下功夫。郑凯南选中了3位名作家。打头的是梁晓声,还有万方和周大新,他们用8个月时间拿出了初稿。
  1999年12月2日,在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审片室,中央电视台总编室的专家集体审看已拍好的20集《钢》剧。大家被深深吸引住了,审片室一片宁静。中央电视台决定在2000年2月28日“两会”期间,在一套节目黄金时间连续播出该剧。《钢》剧在全国一炮打响,好评如潮。
  中国电影人在乌克兰
  1999年2月15日,中国万家团圆的春节年初一,《钢》剧在冰天雪地的乌克兰首都基辅正式开拍。
  这里是小说原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家乡,他的纪念馆每天对外开放。当年的小镇、教堂、学校、工厂、车站至今还完好地保存着,连小说中描写的保尔修筑的那条窄轨铁路也还在。
  中国人来拍《钢》剧的消息在乌克兰引起了不小的震动。随着时间的流逝,这里的人们已经逐渐淡忘了保尔,特别是当今的乌克兰,青年对保尔更是知之甚少。遥远的中国非但没有忘记保尔,今天还来拍摄保尔,不能不令乌克兰人肃然起敬。
  令乌克兰人感到震惊的是,中方为了拍摄《钢》剧投入1000万元人民币,比乌克兰1999年整个电影事业的财政拨款还要多。他们从中真切地感受到了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强盛。在苏联解体后独立的乌克兰,经济一直不景气,不少人的月工资收入只相当于人民币一两百元,文化事业严重“贫血”,与中方合作的杜甫仁科电影厂因缺乏资金,几乎陷于停顿状态,是中国人的《钢》剧救活了它。
  《钢》剧整个剧组中,除了制片、导演、摄像、音乐等12名主创人员是中国人外,其余演职人员包括所有人物角色在内共60人都是清一色的乌克兰人。
  在8个月的拍摄过程中,剧组全体遇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乌克兰遭受了冷暖骤变的罕见恶劣天气;拍摄地点离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只有几十公里,泄漏的核材料依然存在着核辐射;语言不通带来的诸多交流障碍,中方人员浓重的思乡情愁……忘我的工作和没有规律的生活使剧组人员不时病倒,郑凯南和摄影师徐红亮先后因劳累过度入院治疗。
  深圳市委宣传部在剧组最困难的时刻又一次支持了他们。李小甘副部长率队带着慰问信和慰问品专程赶到乌克兰慰问大家,帮助解决存在的问题,特别是针对经费超支的困难,市委宣传部承诺追加200万元人民币的投资,使摄制组大受鼓舞。
  中方剧组人员的勤奋和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深深感染着乌克兰的演职人员。扮演保尔哥哥阿尔焦姆的维克托说:“如果乌克兰人也像中国人那样工作,我们的国家就上去了。”
  乌克兰影响较大的报纸《独立报》的记者在采访报道上写下了一个寓意深长的标题:“中国人告诉我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扮演保尔的安德列·萨米宁的敬业精神和对艺术的执著追求,也给中方人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拍摄工兵爆破炸山那场戏时,导演对他的表演已经认可了。可是安德列不顾危险说:“导演,刚才我的心理还没完全准备好,再来一次。”拍完一次,他又说:“我可以倒得更好!”这场戏反复拍了8次才罢手。每次他都是直挺挺地倒在坚硬的冻土地上,每次都是真的爆炸,碎石和泥土雨点般砸在他身上。在场的人都感动得流下了热泪。
  乌克兰演职人员从中国同行的身上一点一滴地感受中国。1999年9月3日,为了祝贺《钢》剧摄制完成,在中国大使馆为剧组举行的封镜酒会上,面对即将回国的中国朋友,乌克兰演员把新创作的一首歌曲满怀深情地献给大家:
  乌克兰的冬天是那么的寒冷,暴风雪像刀子割着我们的肌肤。
  是什么激励着修路的人们?是滚烫的伏特加和彼此鼓舞的眼神。
  风雪里的铁轨在一点点地向前延伸,我们的《钢铁》就这样一步步炼成。
  不为钱,不为名,我们所做的,都是为了心中遥远的北京。
  乌克兰人爱上了深圳
  “朝夕相伴了大半年的中国人在我的生活里突然就不再出现了,我感到非常失落和难过。他们走后不久,基辅就开始下雪了。”扮演保尔的安德列动情地写下了这样的话。
  在乌克兰拍摄期间,中方人员拿着地图反复介绍中国、讲深圳。《钢》剧播出之际,他们也没有忘记乌克兰的朋友们。
  2000年2月28日,扮演保尔、冬尼娅、朱赫莱和丽达的4位乌克兰演员出席了在深圳举行的《钢》剧首映式。广东省委、深圳市委领导人亲切会见了他们,对他们精湛的表演艺术表示衷心感谢。
  《钢》剧迅速热遍深圳,“保尔”旋风刮遍鹏城。中国人民对保尔的崇敬、对《钢》剧的喜爱,以及电视剧引起的轰动,超出了乌克兰朋友的想象。
  3月4日,连日低温阴雨的深圳雨过天晴。上午9时许,从四面八方赶来的家长和孩子们,早早来到了位于市中心的深圳书城,参加“保尔”等人的签名售书活动。
  人们围绕着书城排起了200多米的长队,队伍从二楼签名处到后院,又经大楼左侧一直延伸到书城正前方临街的公共汽车站。一些平日喜欢追逐港台歌星的少男少女,也加入了崇拜“保尔”的队伍。
  由于人太多,书城不得不出动保安人员维护秩序。
  排在记者前面的一对青年夫妻,带着儿子买了两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还准备了照相机要与“保尔”合影。排在记者后面的一位小学六年级女生,一下子买了这部小说的3个不同版本。她告诉我,她很喜欢这部电视剧,明白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原来是磨练人的革命意志。
  在深圳实验学校,尽管已经到了放学时间,可老师和孩子们为了见“保尔”,谁也不愿意离去。
  在“大家乐”群众文艺舞台,4位乌克兰艺术家被众多热情的青年所包围。安德列和台下的上千名青年一道,用不同的语言朗诵起了保尔的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给予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
  在中国率先走上富裕道路的深圳人,特别是青少年对《钢》剧的痴迷使乌克兰演员们又开心又感动。
  深圳的一切对乌克兰演员来说是个奇迹。乌克兰演员对郑凯南说,他们好像是小孩子第一次走进了幼儿园,看到的一切都是新的,又都那么漂亮。
  在短暂的访问中,跷大拇指以示赞美是乌克兰演员最常做的动作。安德列由衷地赞叹“深圳是一座美丽的城市”。丽达的扮演者斯维塔说:“我能理解中国为什么要拍《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为什么中国发展得那么快,因为中国人没有忘记保尔。”
  随行的乌克兰翻译、会说流利汉语的丽莎姑娘干脆不走了。经过一番努力,她已在深圳找到了一份工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