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2阅读
  • 0回复

六十天的生动教育——记苏联经济及文化建设成就展览会在上海的展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5-05-19
第2版()
专栏:

  六十天的生动教育
  ——记苏联经济及文化建设成就展览会在上海的展出
  本报记者 吴于冰
苏联经济及文化建设成就展览会,从三月十五日起,在上海展出。从展览会开幕的那天起,一向比较背静的上海延安西路上,每天不管刮风下雨,从早到晚,都有成千上万的人群,川流不息地从四面八方汇集到这里,六十天中已有三百八十多万双脚踏遍了这块土地。
上海人民把苏联展览会说成是“社会主义大学”,他们觉得两个月来,他们不只是遍览了展览会上的各种展览品,而确实是读了一课极其丰富具体的课程——建设社会主义的课程。
苏联展览会给上海人民印象最深的,是高度发展的苏联工业,它以巨大的力量吸引了人们。展览会每天都接待着从上海的各工厂,从华东各省,从武汉、广州以及重庆等地赶来的成千上万的企业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们,他们有的是到展览会来学习苏联工程技术人员的先进设计思想的;有的是为了解决新产品试制中的问题的;也有的人为了改造工厂企业中现有设备,使它更充分地得到利用。还在展览会开幕的前几天,展览会就收到上海一百多个工厂提出的五百多个问题,要求随展览品前来的苏联专家协助解决。国营上海第七棉纺织厂的细纱机改装问题,过去争论了一年多,都没能解决。当展览会在北京展出的时候,他们就曾派出专业小组,到北京学习;在上海展出以后,他们又先后参观了数次,在苏联专家直接帮助下,终于改装成功。现在他们已按照苏联细纱机的设计,改装了两台。上海铁路管理局所属各单位,为了学习先进的铁路管理经验,曾先后举办三十多次报告会、座谈会;聘请展览会里的苏联专家们,作了有关铁路讯号、电务、机务,以及统计工作等方面的报告。上海机务段的职工们,通过在展览会的学习,按照苏联Л型蒸汽机车的样子,在苏联专家亲手帮助下,改装了一台机车。这台机车改装后,不仅比一般机车节约用铜三百八十多公斤,在二十五天的行驶期间,为国家节省十吨以上的煤,机车的汽缸汽室涨圈,原来行驶二千五百公里就要换新的,改装后已行驶一万多公里,使用情况仍然很好。上海铁路管理局自苏联买来的一台十五吨重的起重机,因为速度太快,工人们掌握不了,买来后一直没能利用,这次工人们终于在苏联专家亲手帮助下,学会了使用这台机器。上海很多工厂通过展览会的学习,也解决了许多新产品试制中的问题。上海国营医药机器厂,很早以前就有人要求他们生产蒸汽消毒车和蒸汽淋浴设备,一直没能制造;这次他们发现展品中有这种机器设备,便派出了六个技术人员,到展览会上学习了六天,仔细测绘了这种机器的详细构造,每个机器零件的尺寸,在苏联专家帮助下,并把机器上的重要机件制成了模型,准备以后正式试制。这个厂在展览会展出的两个月中,并已按展品中的模样,开始制造了牙科车床、手术床、产床、消毒柜等十种新产品。
苏联展览会的专家们曾亲自深入上海的各工厂,具体地帮助解决生产中的问题。专家们在仔细地研究了上海建筑工程局联合工厂生产情况以后,先后提出了八十二条建议,目前已有五十二条执行了,这些建议对改进生产,节约原材料使用,都起了很大作用。例如其中有一条是利用椴树皮纤维的建议,过去这个厂只注意使用木料,一向把树皮当作燃料,苏联专家建议利用这种树皮的纤维代替棕和麻使用,已经试验成功,据初步统计利用这种纤维每年可为国家节约九十万元的财富。这个工厂职工在展览会中学习了苏联细模板制造家具的办法,大大提高了木料利用率,按现有生产和用料情形,每年可为国家多生产二千多立方公尺的家具。
现在,苏联经济及文化建设成就展览会已经胜利闭幕了,但是展览会给予上海人民的深刻启示和教育,却没有结束,而正在日益扩大其影响。上海人民正在更有信心地按照展览会所显示的具体榜样,在从事建设性的劳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