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6阅读
  • 0回复

为什么辽宁省粮食厅两次精简无结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5-05-19
第3版()
专栏:

为什么辽宁省粮食厅两次精简无结果
  李文
在整顿编制精简机构的工作中,有些机关不是把裁并机构,精减人员和改进工作,改进领导作风结合进行,而是单单考虑减少了人员会不会影响工作。于是往往得出机构不能少、人员也不能减的结论。辽宁省粮食厅两次精简而没有结果正是这个原因。
今年一月和三月,辽宁省人民委员会曾经两次决定要直属机构进行精简,辽宁省粮食厅也曾两次进行贯彻,但每次都没有贯彻,为什么呢?因为据说要减少人,就得减少工作,要不减少工作,就不能减少人。结果呢?原有的五个处、三个室、三个直属科、十五个处属科、六个室属科的庞大机构丝毫未动,原有的三百多个人员也只减少了几个。根据辽宁省人民委员会组织的检查组最近协助粮食厅检查的结果,表明辽宁省粮食厅的机构需要缩小,人员也需要减少,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改进工作,有助于改进领导作风。
辽宁省粮食厅是在省人民委员会领导下负责管理全省粮食工作的领导机构,它要进行政策思想领导,也要处理很多具体的业务工作,但那些具体业务工作应该由它处理,那些不应该由它处理,的确值得研究。如果一些应该由它处理的具体业务而不去处理,自然不能实现它的领导作用,可是,如果一些不该由它处理的业务也要它包揽起来,这不但会使领导上陷入事务主义的泥坑,削弱了领导作用,同时还会影响下属机构工作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辽宁省粮食厅正有这样一些例子。这个厅的仓储处有一个器材科,它的任务是统一批准各县保管粮食所需器材的计划,并保证各地所缺器材的供应。而实行的结果呢?器材科果然为各县市统一采购了它们在当地无法采购的器材,但是也统一采购了本地可以供应的器材。这样,器材科的业务就十分繁重,干部就不够使用。这不光造成了采购运输等等方面的很大浪费,更严重的是常常不能保证器材的及时供应。还有各县市晒粮委员会组织成员,本来由各县市研究即可决定,但过去也要省粮食厅正式行文批准。还有县市粮食部门增加伙夫的问题,只要不违反人员编制的规定,各地同样可以自行决定,但也得经过省粮食厅有关部门的批准。所有这些能不大大增加省粮食厅的琐碎事务吗?能不分散和削弱省粮食厅的领导精力吗?能不影响县市粮食部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吗?再看看领导作风,辽宁省粮食厅由于事务主义的作风比较严重,文牍主义也就跟着滋长和发展起来了。就拿一九五四年年尾的八十个工作日统计,厅里即收发正式文件五千二百四十三件,平均每天收发文件六十五件。一件公文从收到发,总得经过十几道手续。就拿复县请示增加一名伙夫(其实不必请示)的公文为例,这件公文由厅长批给加工处长,加工处长批给企业管理科长,企业管理科又转给人事科长,人事科又转给工资科长,工资科又转给财务科长,经过一个厅长,一个处长和五个有关科长签字后,这才到了拟办文件人的手里;文稿拟好以后,又在上述科里转了一个圈,又添了五个科长签署的笔迹,最后才由厅办公室主任签发了。这种重叠繁琐的处理公文手续,不仅费事,更严重的是会误事。比如新民县关于就地储存粮食的请示报告,上批下转经过七个部门二十三个环节积压了二十一天,最后因失掉时效,厅长只好决定不发了。更严重的是今年发生的牛庄粮库事件。牛庄粮库小麦发现了虫子,请示粮食厅采取措施挽救,但粮食厅对如此迫切重大的问题,并没有立即采取挽救的措施,同样采取了不能容忍的官僚主义、文牍主义的态度。下面连续写了三次报告,打了两次长途电话,并两次派人直接来催,但一直拖了四个月,虫子已经吃了牛庄粮库价值五千九百多元的粮食了,请示挽救这些粮食的公文还在厅里转来转去,还在被研究考虑中。
辽宁省粮食厅虽然经常派工作组、检查组下去检查工作,但是派出去的工作组和检查组并不能达到深入群众、了解下情、解决问题的目的。这主要是由于辽宁省粮食厅对检查工作和了解下情缺乏统一的布置和明确的目标,去的时间短,给的任务多,所以并不能使工作深入下去,也不能把下面的真实情况反映上来。比如仓储处的干部下乡带了九项任务,要了解全面情况,而一个县只住两天到三天,实际上等于走马看花,对全面深入了解一个县的粮食工作情况帮助不大。再如一个检查组从辽中县回来报告说:“全县只有二、三百吨小麦发生虫子,经抢救问题不大了。”但接着县粮食局即来了一个一千二百吨小麦发生虫害要设法抢救的紧急请示。
由于不了解下情,致使工作布置常常发生错误。如布置节约任务时,要阜新等五个市县从使用运送机代替人工劳动节约二万二千六百八十元,但接着下面纷纷来信说:“我们无运送机。”再如从秦皇岛上船的大豆理应从绥中县调运,但省粮食厅不了解绥中还有大批存粮,就舍近求远从开原调拨了。以后绥中县的大豆又被调到大连出口,因而造成的浪费仅仅运费一项即达六千九百多元。
最近,辽宁省粮食厅正在进行第三次整编和精简,由于明确了整编和精简的目的并发动了群众,已经收到初步效果。这证明,只有结合改进工作、改进领导作风,才能顺利进行整编和精简的工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