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辉煌的寂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1-14
第12版(周末文艺)
专栏:

  我在北京已居多年,竟然不知道身边有这般多“文化圣地”。博物馆、纪念馆、陈列馆、名人故居等,竟有八十六处之多。当我们走进先农坛时,只觉得那里格外冷清,放眼不见人影,恍若身临深山古刹之中。整个一上午博物馆里再没进来一个参观者。正道是——
  辉煌的寂寞
  玛拉沁夫
  千年新喜,元旦吉日,全世界的人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几乎把所有的本事都派上用场,岁末年初,处处流光溢彩,欢歌狂舞,上演了一场全球狂欢节,皆大欢喜。诚然人各有志,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此刻也有些人另有所求。他们为了向过去千年的最后一抹晚霞道别,哪儿偏,哪儿远,越往那里跑;为了迎接新的千年第一缕晨光,哪儿高,哪儿险,越往那里攀。多彩的世界,造就了人们的多元取向。
  我是个球迷,只希望节日期间电视台播放一场精彩的足球比赛,遗憾的是“球迷每周的节日”那个节目的主持人们,都忙于跟足协较劲,对他们的本行———足球,已无兴趣,节日期间已经没有了“球迷的节日”。我只好另找去处,只图节日里有个好心情。随手翻开《北京人手册》查寻,在“各类博物馆名录”一栏中,列有博物馆、纪念馆、陈列馆、名人故居等,竟有八十六处之多。我在北京已居住多年,竟然不知身边有这般多“文化圣地”。于是选定去看中国古代建筑博物馆。该馆设在离我家不远的先农坛内,一块钱、两站地、三四分钟的事,倒也方便。我的小外孙愿与我同往,他就读于景山学校,正值好学善问、增长知识的年龄,我们一老一少,搭配得当。
  当我们走进先农坛时,只觉得那里格外冷清,放眼不见人影,恍若身临深山古刹之中。好不容易找到博物馆入口,大殿(展厅)里只坐着一位收票员。他好心地为我们指明参观的顺序和路线,生怕我们会走错方向。
  利用先农坛主殿———拜殿改修而成的展览大厅,依然留有几分帝王气派,空阔而高深,展品与挂图都是上乘之作,该华美的华美得巧夺天工,该朴拙的朴拙得精微绝奇。依我的理解,建筑艺术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史学性比较深,一类工艺性比较强,当然还有实用性、观赏性等等,都可以分到这两类中去。
  参观“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史”时,我与小外孙发生了分歧,我想仔细观赏具有历史意义的一些建筑物,小外孙却对中国古代建筑独有的斗拱榫卯工艺感到特别神秘和新奇,我们只好各取所好,各看各的。
  远古时代人类为了生存,利用洞穴作居室,大约从七千多年前改进了生产工具,学会了建造房舍,鸟巢式房屋修筑在大树杈上,虽过于古朴,但富有浪漫色彩。我觉得今天的人类不妨也在大树杈上试建一座房舍,通上电灯电话电脑,用上地毯空调微波炉,小日子过得也会十分惬意。还有一种干阑式房屋,利用四根树干作角柱,把房屋架在上面,看去规范了许多,但也缺少了几分诗意。到了周代,出现了城市规划理论,从而建造出相当规范化的建筑群体,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秦汉时期人类文明空前发展,建筑规模和建筑技术突飞猛进,大至长城、阿房宫,小至亭台楼阁、园林墓地,不知建了多少,毁了多少,重又建了多少!时至大唐,建筑艺术发展到了高峰,那座长安大明宫如若今日依然“健在”,每年招揽他几千万个游客,不在话下。而今人们只能遗憾地从北京城的明清皇宫中寻觅唐大明宫的踪影了。
  一座著名的建筑物,几乎可以浓缩一个时代的历史。每一座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物都浇铸着镌刻着雪藏着那个时代的时尚与智尚、文明与文化、科技与工艺的神髓。观赏古代建筑发展史,有如走过一条长长的历史通道,使人萌发许多回味、反顾、联思与延想,而这一切可以全然归一:中国,这方土地太叫人生服死恋。参观到这里,节日期间电视上没有看到足球比赛的怨愤,顿然消失,来看一看博物馆,也挺好。
  看去小外孙“研究”斗拱榫卯的收获也不小,他从百米以外大厅的那一角以百米赛的速度向我跑来。我赶忙劝他:别跑,撞着人!他答说:还哪儿有人哪,整个上午就咱们两个参观。可不,我们进馆已经整整四个小时了,博物馆里再没进来一个参观者。
  北京城居住着一千多万人口,节假日里想到哪儿去,纯属个人的事,谁管得着!只是如此辉煌的艺术殿堂,显得过于寂寞了。辉煌的寂寞比寂寞的辉煌更令人操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