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三秦扶贫铸丰碑——陕西省军区开展“一部一村”扶贫活动纪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6-04
第1版(要闻)
专栏:

  三秦扶贫铸丰碑
  ——陕西省军区开展“一部一村”扶贫活动纪实
  新华社记者 蔡晖 范青 本报记者 翟启运
  陕西省军区采用一个机关或人武部帮助一个贫困村脱贫的办法,短短3年使被帮扶的118个贫困村全部脱了贫,人均年收入增长近3倍,其中1/3的贫困村还步入了小康行列。
  面对这奇迹般的变化,陕西省的领导同志称赞说,“一部一村”扶贫活动带动了陕西社会扶贫的进程。
  拔穷根尽义务
  到1996年底,陕西全省还有50个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19个省级贫困县,390多万人没有解决温饱。
  “群众生活苦啊!特别是为中国革命做出过巨大贡献的陕北革命老区人民。”到基层检查工作回来的同志感慨说。陕西省军区的领导心里沉甸甸的,备感扶贫开发责任的重大。经过集思广益,省军区迅速作出了从1997年开始,在全省开展“一部一村”扶贫活动,即省军区、军分区机关和县人武部各帮扶一个,共帮扶118个贫困村,确保在3年内使他们全部摆脱贫困。
  按照省军区的统一部署,人武干部纷纷打起铺盖卷上山下乡,住到了包扶的村里。他们的到来,在穷了几代人的农民心里燃起了希望之光。
  贫困村有一个共同点:基层党组织不健全,规章制度不完善,领导班子处于瘫痪状态。
  礼泉县赵镇后寨村,全村26名党员,平均年龄50多岁,最大的85岁,村里矛盾突出。1996年底,经乡党委同意,县人武部干部赵恩带着自己的组织关系来到这个村,挑起了党支部书记的担子。
  在村里几名老党员的陪同下,赵恩走遍了全村分散在沟里沟外的300多户人家,召开了进村后的第一次党员大会。
  无论是年轻的还是年老的党员都赶来参加会议,大家情绪十分激动。一名老党员流下了热泪:“过去我们没有领头人,现在解放军派人带我们奔小康,我们还闹个啥?”
  就这样,赵恩带领村民在旱塬上打水井,建果园,使过去远近闻名的穷村成为咸阳市级小康村,每年上交林特产税32万多元。
  为了使村里有个好带头人,周至县人武部政委李志远几进深山请村支书的事,在当地传为佳话。
  板房乡高潮村党支部书记王有善,前些年感到为村民办事吃苦受气不讨好,离开村子到外地打工去了。
  “王有善是个厚道人,有本事,能干。”李政委召集群众座谈时,大家都这么说。
  王有善打工的地方山高路险,途中要翻两座山。心急如焚的李政委二话没说,连夜直奔王有善打工的地方。但是,任凭他怎么劝说,王有善总是沉默不语。
  “能让群众有个好‘当家人’,哪怕跑断两条腿,也值!”一连三趟,李政委往返山路200多公里。手擦破了,脚起泡了,他全然不顾。最后,他干脆住到了王有善打工的厂里。
  一颗真诚为民办事的心,使王有善受到触动。他回村后,和支部“一班人”率领群众大干苦干,很快甩掉了“穷帽子”。
  送科技献真情
  人武干部进村后,想得最多的是如何改变农民千百年来所沿袭的原始劳作方式。他们在村里办科技夜校、青年民兵之家,用科技知识武装群众的头脑。
  陇县普老塬村位于关山北麓,连年干旱少雨,一年只种一季庄稼,小麦亩产不到100公斤,人均产粮200多公斤。县人武部与这个村挂钩后,开始在村里推广地膜种植技术,村民们没有一个自愿的,只有5名村干部勉强答应每人先种10亩试验田。
  1997年,当地大旱,一冬无雪,山地小麦基本旱死,有些地方颗粒无收,而试种的50亩地膜小麦每亩反而增产八九十公斤。
  眼见为实,憨厚的农民终于看到了科技的威力。1998年,全村地膜小麦一下子发展到1500亩,收获后又种植了地膜玉米或地膜土豆,全年人均产粮750公斤。这一种植模式迅速在各地得到推广,改变了长期以来的单一种植方式。
  凤翔县南指挥镇西指挥村的王让让当村干部30年,村里的面貌没有什么变化。村民看不到希望,他自己也失去了信心。
  一年一度的农博会开始了,人武部的同志拉他到农展馆参观,又把报纸上刊登的致富信息一条条讲给他听,并商定组织人到外地取经。
  短短几个月时间,引进的香菇种植技术在全村大面积展开,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村民们笑了,王让让的信心也足了。
  之后,人武部出谋划策,穿针引线。王让让北上南下,招商引资,先后在村里办起了挂毯厂、食品厂、洗衣粉厂、塑料包装材料加工厂等7个村办企业。
  3年来,全省各人武部共办科普培训班1060期,组织56400多人参加学习,使帮扶的贫困村每户都有一人掌握了一到两门农用技术。
  讲奉献为人民
  在实施“一部一村”扶贫开发中,各级人武干部与群众吃在一起,住在一起,干在一起。
  富平县北峪村的群众说,人武部王再海政委掏钱给村里修路、找水,为群众致富的事操碎了心。
  北峪村100多户人家,世世代代吃的是窖水。水不够时,只有到10公里外的老庙镇去拉,一车水35元钱。本来就贫穷的村民,每家一年买水就要花去几百元。
  一天,王再海在村里走访时,听说村后万斛山上有眼皂角泉,但由于山势陡峭,平时很少有人上去。第二天,他带上干粮和工具一个人上了山。
  连续几天,他在万斛山爬上爬下,反复测算,拿出了一份可行性报告交给县领导。县领导批示,让水利局实地考察,进行论证,并投资8万元,把水引下山。群众和人武干部职工一起,苦战40多天。第一股清泉进村的时候,王再海却因劳累过度,胆结石发作,疼得晕倒在山上。
  3年来,省军区各级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组织协调各方力量,千方百计为扶贫开发争取资金、技术和项目。在贫困村中修建改建希望小学111所,资助400多名失学儿童重返校园,使所有帮扶村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了100%;为贫困村筹措资金1600多万元,协调驻军参与扶贫攻坚达181万人次,成建制地组织民兵承担重点工程50多项,培养民兵科技示范户1300多户;在农村广泛传播文明新风,使村风、民风发生了很大变化,所有的村都被乡以上党委、政府评为精神文明先进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