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名校掌门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6-03
第7版(人物纪实)
专栏:

  名校掌门人
  李容焕 林荣芝
  中山市翠亨村,是一代伟人孙中山先生的故乡。坐落在翠亨村中的中山纪念中学,是一所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创办的名校。
  说到孙中山精神,现任校长、党总支书记贺优琳说:“‘中山精神’,主要是指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的高尚人格,‘祖国高于一切,才华贡献人类’的高远志向。”
  正是这种崇高的精神动力,推动纪中突飞猛进。九十年代初,纪中在教育工作方面,实施“三高教育———树立崇高理想,培养高尚人格,陶冶高雅情趣”。近年,又率先在校建立“希望工程”,集个人、集体、社会资金扶持经济困难的优秀学生升学就读。并把德育的“三高”教育纳入学校的“三高”总目标(高的思想素质,高的科学文化素质,高的身心素质)。前年,又开创全国先河,学校出经费选送学生到全国名牌中学插班,实行“国内留学”取经。这个创举,得到教育部的认可和赞许。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1998年3月20日,纪中聘请全国教育界著名教育学家王文湛、翟葆奎、朱世和等为教学顾问。当二千五百多名师生聚精会神聆听教育学家授课时,突然,体育馆上空“砰”的一声炸响,二千多名学生只是循声张望了一眼,而没有发出一丝声响,依然肃静地听课。事后,纪中学生处变不惊的良好的素质,使八位在全国见过无数“大场面”的著名教育家也惊讶不已。
  记得有位作家说过,爱才者首先是才也。贺优琳校长本身是一位才子,恢复高考的第二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江西师范大学。1983年起,还未年满二十六岁的贺优琳,便先后出任南昌市三联中学、南昌第二十二中学、南昌市实验中学的校长。1991年,他只身南下纪中肩负重任,累建奇功。
  贺优琳刚到纪中,发现学校教师人才流失非常严重。这一年,一下就走了十多个优秀教师,英语老师几乎走光,语文教师也走得所剩无几。在这种严重流失人才的困境面前,贺校长感到痛心疾首。为了扭转这种局面,他一方面做好挽留教师的工作,一方面揽招贤才。
  有一次,纪中为了招聘一位优秀体育教师,经过考试后,贺优琳发现江西有位教师成绩特别优秀,但面试时却没见他的影子。贺优琳心急如焚,四下打听。当他得知那位教师因妻子生小孩没空前来面试,便打电话问他是否还有意向。那位教师说,意向有,但没空来。贺校长便斩钉截铁地说:“没关系,你没空来,我有空去。”第二天,贺校长率领听课团一行几人北上江西面试。就这样,那位体育教师为贺校长的真诚感动,愉快地落户纪中。
  贺优琳深谙人才是校宝的道理,所以他加倍爱惜人才。凡是教学成绩突出者,奖;凡是教师获省、国家科研成果者,重奖。仅五年里,纪中学生获省至国际级奖励便达一千五百人次,获奥林匹克奖的也不计其数。
  贺优琳在教师中是兄长,在学生面前又是一位慈父。他爱护学生,情同父母。有位学生因父母双亡,无经济来源,学校便免费供其上学,包括伙食费等。这个学生,从没喝过可口可乐,有一天,他见饭堂有,便拿一瓶尝了。岂料,被值日的学生发现。有不少人说已资助其上学,居然还饮进口可乐?那就不要再享受资助了。这学生一听不再资助,顿时呆了。贺校长知道后,便深入了解情况。当贺校长得知这学生成绩特别优秀,表现良好,便为他垫出了可乐钱,并原谅了他,继续资助上学。后来这学生不负贺校长所望,终以优异成绩考上了名牌大学。该生每次回乡,必去探望贺校长,有时,贺校长也悄悄塞给他一把回校的路费。
  1997年5月的一天,“华罗庚金杯赛”在纪中结束后,学生开始清洁校园,当贺校长路过科学馆时,发现几位学生正在垃圾桶里翻捡东西,就上前去查问:“你们几个在搞什么名堂?这么脏的垃圾桶,你们还在里面掏什么?”一看是校长,几位学生不好意思地说:“我们想把垃圾桶里的矿泉水瓶、可乐瓶找出来去换钱,捐给希望工程。”贺校长一听,感动得眼睛也湿润了,他对几位学生说:“谢谢你们!”以后,“希望工程”每次募捐,贺校长都率先赞助。至目前止,该校“希望工程”已帮助一百多位特困生继续上大学深造。
  虽说贺优琳长有一副慈善相,但他该严的时候还是挺严的。就拿换岗这制度来说吧,有些教师闹情绪,说教师换岗是砸教师的饭碗,想不通。贺校长便坚持说:“学校不同工厂,工人造出不合格产品只是经济损失,而教学上出‘次品’,是误人子弟,马虎不得。教不好,就该让教好的人来教,换去做校工,又不是开除,怎是砸饭碗呢?你教好了,谁也换不了你嘛!”贺校长一番话,说得大家口服心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