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8阅读
  • 0回复

矛与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6-04
第4版(电脑·网络·通信)
专栏:IT时评

  矛与盾
  斯壮
  见过几次北大方正的王选教授,一位记者朋友感到有些困惑:“有时候,王老师强调国外软件厂商的中文处理能力很强,对我们形成了巨大的压力;有时候他又信心十足,表示方正具备中文信息处理的强劲实力。这是不是有点矛盾?”
  事实上,王选教授的说法,恰恰真实地反映了国内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的处境和实力。
  要谈现状,先看历史。由于起步较晚,我们在信息技术领域核心技术方面的差距一时很难快速缩短。于是有人提出,擅长逻辑推理的中国人应该以软件开发为切入口,争取在这个方向上寻求突破。但是,从高端开始的自主操作系统开发搞了许多年,经历了激烈的争论,终因实用性方面的问题而逐渐偃旗息鼓。
  与此同时,一些软件厂商把英文版的操作系统翻译和移植过来,希望利用中国人在中文语言上的天然优势,砌起一道外国人无法跨越的门槛。
  然而,Win95中文版的推出,将这个美妙的设想撕得粉碎。外国人在中文处理方面实力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弱。以IBM公司的语音识别技术为例,经过几十年的积累,它的汉语识别能力,迄今为止还无人能出其右。另一方面,外国公司可以方便地“挖”走技术上造诣颇深的中国程序员,据说Win95的汉化,绝大多数工作人员都是中国人。
  此外,在中文笔输入方面,微软先是与汉王等国内软件企业合作,捆绑销售它们的软件;待到自己腾出手来,就开始想方设法甩开合作伙伴,推出自己的产品。而在中文排版系统的开发上,国外公司可以充分利用自己控制开发标准的便利,先于方正推出自己的产品,迅速占领市场。
  在这样的情况下,假如我们还想天真地利用自己对中文熟悉的特点,作为抵御进攻的盾牌,肯定只能坐以待毙。只有像海峡天音和“蓝月亮”那样,不断开发新的、更贴近用户习惯的产品,反守为攻,才能保持自己微弱的领先优势。
  王选教授的讲话告诉我们,在竞争激烈的中文信息处理软件市场上,任何精心设计的“盾”都会被人攻破,惟有高举创新之“矛”,方能所向披靡,御敌于国门之外。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