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订单”出效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6-05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经济观察

  面对农副产品“卖难”、农民增收减缓的现实,到哪里找市场,怎样实现农民增收?请看来自海南的回答——
  “订单”出效益
  本报记者 董建勤 吴刚 陈一鸣
  暮春,海南省东方市感城镇瓜菜基地,一派丰收景象。初中毕业的林民海坐在收割完的5亩菜椒地畔,笑着说:“只这,就换来了万把元!”
  这位再普通不过的农民成为海南数百万农民增收的缩影。近一年,海南仅瓜菜的整体效益就达50多亿元,比上一年增长20%,仅此一项全省人均增收338元。
  记者一行环岛一圈采访数日,我们在绿的海洋花的世界里,在海陆空“绿色通道”的穿梭间隙,读出了串串喜人的讯息:
  1999年海南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775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0元,高出全国平均水平400多元;每亩耕地农业总产值3953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3倍。海南农业成为名符其实的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这得益于——
  以“单”定产
  林民海的菜椒大半事先找好了买家,种起来心里格外有底。同他相类似,全省80%以上的农产品大都提前找好了买主,以“订单”的形式销往海内外。
  初次踏访这片常青的热土,记者顿感一股“订单农业”创高效的气息扑面而来。
  为农副产品找出路成为各级政府官员的头等大事。全省倾注全力连续两年与中华全国供销总社等部委联合举办“全国冬季农副产品交易会”。交易会上客商云集,官员都是推销员,连书记、省长也不例外。在机构改革编制紧缩的背景下,目前只有11人的省农业厅市场处将扩编为16人……
  省农业厅厅长肖若海说,这是来自市场的选择。海南农业曾陷入“三万椒农败走天涯”、“一手扶拖拉机黄瓜换不来一包红梅香烟”的尴尬,近两年才逐渐探出了“订单农业”的路子。订单农业的核心内容就是“以销定产、随行就市和给予保护价”。
  以质保“单”
  为验证“琼山出精品”的说法,记者来到琼山市街头,只见马来西亚的香蜜洋桃、台湾的火龙果、印度的毛叶枣等新奇优特瓜果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4年前落户琼山的“泰国青蛙”出奇地走俏。农民建一座十几平方米的水泥池,一年可养300多公斤蛙,成本不足3000元,纯利却超3000元。“蛙”从最初的一个村“跳”遍全市,仅大致坡一镇1.1万人就人均赚取“蛙利”1100元。市委书记符乃雄介绍说,像这样产值过亿元的支柱产业全市已有十余项,农民人均纯收入稳定在3000元上下,远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据悉,全省数十种外销农产品中,种植业、畜牧水产的良种率分别达到70%、50%。
  这一切并非偶然。海南人在摸索中认识到,产品科技含量低,订单到手也会“飞”。要保“单”,就得打好“科技农业”牌。
  “掌握农业生产技术”成为农民的第一愿望,这是国家统计局海南省城乡调查队专项“农民意愿调查”的重要结论。全省已有10余万农民参加过农技培训并获“绿色证书”;每年主要劳动力近百万人次参加各种短期培训;90%的农村党员、95%的基层干部受过培训……
  可以说,环岛培训热潮迭起,一年无淡季。1999年省财政拿出2000万元,实施百项农业科技滚动推广和百万农民大培训工程,推行“9+1”教育改革,使农村学生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后,得以继续一年学习农业实用技术。
  对此,省委常委、秘书长钟文一语中的:“全省上下形成了共识:农产品要多保‘订单’,创高效,根本途径在于从源头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抓好良种良苗良法,促进品种品质优势和区域优势相结合,最终实施名牌战略。”
  凭“特”续“单”
  瓜菜生产大县——澄迈县的一位主要负责人对记者说:“有绿色标志的瓜菜越来越吃香了。客商们要得最多的是那些不用农药、多施有机肥生产的长葫芦、小尖椒、长豆角等绿色瓜菜。全县一次性就签出34份瓜菜购销合同,供货量达28.8万吨,价值5.2亿元!”
  适应内陆大棚蔬菜迅速崛起、一些农副产品销路不畅价格跌落的趋势,海南各地充分挖掘光热资源优势,打出了无污染无公害的“绿色农业”王牌。省委、省政府就势决策:用30年左右的时间争取将海南建成我国第一个生态省!
  记者耳闻目睹了正在这片南中国海域宝岛上兴起的“绿色浪潮”。1999年海南全省先后实施了百万亩椰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纸浆林工程和海防林工程,全年共完成造林45.5万亩,其中种植椰树17万亩,相当于建省11年的总和,森林覆盖率高达51.5%;这里定点限额供应高毒剧毒农药;普遍推广“猪——沼——果”生态农业模式,以逐步筑起环岛生态屏障。
  源源不断产出的优质绿色农产品,牢牢地“拴”住了“订单”,使老客商频频回头、新顾客纷至沓来,海南成为名符其实的全国“大菜园”、“大果篮”。记者在不同的场合听不同的人用同样自豪的口吻说起:全岛一年为全国12亿人提供着人均1.5公斤的果菜,不出三五年,这个数字就可上升到2公斤啦!
  但与此同时,他们也清醒地谈起,海南优质绿色农产品的比重还不尽如人意。就拿芒果来说,卖6元/公斤的“台农一号”占总产量的份额尚不足20%,不少大路货低价也不好销!
  省委书记杜青林认准了以“订单”农业创高效的路子。他说:“海南农民增收的潜力还很大,关键在于主攻流通,通过‘订单·科技·绿色’形成科学的产业链条,将千家万户的农产品生产,通过千军万马的流通来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实现多层次、多环节的增值增效。”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