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精准农业:现代农业的方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6-05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学者论坛

  精准农业:现代农业的方向
  石玉林 齐文虎
  什么是精准农业
  精准农业是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新潮流,是由信息技术支持的根据空间变异,定位、定时、定量地实施一整套现代化农事操作技术与管理的系统,其基本涵义是根据作物生长的土壤性状,调节对作物的投入,即一方面查清田块内部的土壤性状与生产力空间变异,另一方面确定农作物的生产目标,进行定位的“系统诊断、优化配方、技术组装、科学管理”,调动土壤生产力,以最少的或最节省的投入达到同等收入或更高的收入,并改善环境,高效地利用各类农业资源,取得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精准农业由十个系统组成,即全球定位系统、农田信息采集系统、农田遥感监测系统、农田地理信息系统、农业专家系统、智能化农机具系统、环境监测系统、系统集成、网络化管理系统和培训系统。其核心是建立一个完善的农田地理信息系统(GIS),可以说是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全面结合的一种新型农业。精准农业并不过分强调高产,而主要强调效益。它将农业带入数字和信息时代,是21世纪农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精准农业发源于美国。据1998年对该国精准农业服务商和种子公司的调查显示:在他们的用户中有82%进行土壤采样时使用GIS,74%用GIS制图,38%收割机带测产器,61%采用产量分析,77%采用精准农业技术。预计今年使用精准农业技术将达到90%。近年来以航空为主的遥感技术开始在农田信息采集中应用,虽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发展势头迅猛。精准农业在英国、德国、法国、荷兰、西班牙、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发达国家也在迅速发展。不少发展中国家也在酝酿实施这一项目。
  中国怎样发展精准农业
  中国农业素有精耕细作的传统,但这不是上述特定的以信息技术为支持的精准农业。从面向21世纪的未来农业发展看,中国也需要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的农业,促进中国农业的现代化与信息化,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中国农业的现代化必须与信息化同步。
  应该指出,在中国实施“精准农业”要比美国、西欧国家复杂得多,难度也大得多,这是由于中国农田类型多样,农业基础薄弱,农村贫困,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然是小农经济占主导成分。因此,实施精准农业、实现农业信息化在科学上、技术上和农业基础建设上需要作出更大努力,付出更多的代价,以探索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发展道路。
  我们认为,中国实施精准农业必定是一个渐进过程,大致上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引进、试验、示范阶段。从根本上讲,最重要的是引进精准农业的概念。要根据中国实际,引进必要的技术和装备,建立试验示范点,探索精准农业规律和技术,摸索经验;第二阶段将试验示范工作扩展到大型国营农场和小型农户,即抓一大一小,大小并举,特别要注重在小型农户中实施精准农业的概念和方法,进一步探索规律和积累经验;第三阶段,在多点试验示范基础上,形成中国特色的“精准农业模式”,并在部分地区形成实用化和产业化。
  在项目上,我们主张更多地开展节水、节肥、控制杂草与病虫害的节约农药措施的试验研究,以积累经验,为全面实施精准农业提供科学基础。我国是个贫水国家,又是水资源浪费严重的国家,农田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只有45%,而先进国家达50%—70%。根据田间土壤水分情况实施精确灌溉,最大程度地提高田间水分利用率是我国农业资源利用的重要方向。我国化肥利用率也相当低,仅在30%—40%,氮肥损失率高达70%—80%,浪费十分严重,还造成环境问题。实施精准农业,根据田间土壤养分的变异,精确施肥,将会大大节省肥的用量,减低投入。
  目前,我国第一个精准农业示范工程——北京郊区农场精准农业示范工程即将启动,采取“引进、消化、开发、推广”的方针组织各种专家参加试验研究,旨在早日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精准农业发展道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