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阅读
  • 0回复

改变山西省的自然面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5-05-20
第2版()
专栏:

  改变山西省的自然面貌
  郭石
  一
山西省山多水多宜林地多,全省除四十七个县基本上是平原或半山区外,其余四十八个县都是山区,约有十一万三千多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百分之七十二点五。流经省内的主要河流有黄河、汾河、桑乾河、滹沱河等。全省现有森林一千万亩,而宜林面积在七千万亩以上。但是,由于过去封建统治的长期摧残和战争的破坏,山西省的森林、草坡遭受了很大损失,大部山区变成童山秃岭,因而水土流失严重,洪水泛滥不断发生。全省河流的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流量未被利用,同时河水还带走了大量的肥沃表土,损坏了很多良田。根据河南省陕县水文站测量,黄河每年带走的泥沙达十三亿八千万吨,其中从山西地区带走的泥沙约占百分之十二点五;加上全省其他河流的冲刷,山西每年至少要流失泥土三亿吨以上。如果把这些泥土按一尺的厚度铺起来,就能铺成八十万亩大的面积。河流上游冲刷,下游河床必然增高,这就使洪水更易泛滥成灾。河床提高的结果使河流附近地下水位随着提高,促使土地碱化。清徐县境内的汾河,近四十年来河床逐渐加高,河床比城墙高一丈五尺,比房顶高出四丈五尺,现在清徐县城半个城不敢住人,县城附近的三万五千亩好地变成了荒涝碱滩。山西省森林稀少和严重的水土流失,使得农产品和木材的增产都受到很不利的影响。因此如何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充分开发利用省内的天然富源,就成为改变山区面貌、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山区人民生活水平的关键。
  二
水土保持是农、林、牧、水利四个方面综合性的建设工作。开展这一工作,必须进行全面规划,统一安排,方能收到最大效果。这就是说,必须按当地具体条件,从山顶到沟底,由上而下,分段分片,有计划地集中地进行规划,正确地布置农田、牧场、林地,合理地组织农、林、牧业的生产,使水土保持工作为农、林、牧业生产服务。山西省在开始进行水土保持工作的时候,由于没有明确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农、林、牧、水利几方面,都孤立地进行工作,各有各的重点,彼此互不联系,因而使水土保持工作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如平顺县山南底村,没有在山上造林、育草,单纯地在山下修了二十多亩淤滩漫地的工程,结果由于山上没有覆盖,雨水冲流过急,一场洪水就把淤滩工程冲光了。兴县白家沟为了淤沟,单独在主沟打土坝一座,费工二百多个;但是雨季一到,雨水直上直下地猛冲,土未淤成坝就被水冲走了。清徐、右玉等地在一九五二年和一九五三年由于没有进行全面规划和有计划地进行水土保持工作,不少谷坊工程也都被冲毁了。
山西省的水土保持工作,就是在不断地克服缺点中前进的。几年来,山西省学习了苏联的先进经验,接受了过去的教训,从而改进了水土保持工作;全省已涌现出不少的全面进行水土保持工作、卓有成效地建设山区的范例。浑源县荞麦川村过去有土地五千多亩,由于水土流失严重,耕地不断减少,战前只剩下三千六百亩,减少的一千三百亩地中间,半数变成了沙坡,半数冲成了沟壑,在十六、七年里,全村出现了一丈多宽的沟壑一百多条。一九五四年在全村合作化的基础上,这个村经过全面规划,有计划地开展了水土保持工作,在荒山上播种树籽,插木植树,开挖截水沟、修梯田、修谷坊等。采用这些办法后,已控制了八道沟坡的表土,初步做到了“水不下塬,土不下坡”,并淤出平坡地六十亩,淤出好地三十亩。平顺县羊井底村经过全面勘测和具体规划,把全村土地划分为农业、林业、放牧等三个区,一九五四年并进行了封山育林、栽树、修谷坊、修蓄水池等水土保持工作。过去这个村每逢山洪暴发,梨园河湍急的水流便挟带大量泥沙奔流而来,冲坏田园;一九五四年虽遭百年未见的大雨,河水也仅有三、四尺深,水里携带的泥沙极少,雨后四十多天仍流清水,并淤出好地十余亩。此外如平顺县西沟农林牧生产合作社、保德县暖泉农业社,榆社县的石源村、屯留县的边寨乡、阳高县的西岭乡等,都在水土保持工作方面,做出了很大成绩。
解放后几年来,山西省造林近二百万亩,封山育林三百五十多万亩,做谷坊工程二万一千七百六十六座,修建蓄水池、截水沟、闸山筑坝等工程一百二十四万多项,控制各河流域面积二千二百多平方公里。这些建设工程已初步发挥了拦沙拦洪的效果,保证了农业生产的逐年提高,促进了林业、牧畜等多种生产的发展,山区的自然面貌已在开始改变,很多穷沟已经变成了富沟。三山西省的水土保持工作,过去一年来,特别是在一九五四年省人民代表大会以后,已经进入了全面规划和有计划开展的阶段。为了做好这一工作,各地广泛宣传推广了已有的先进的水土保持工作的经验。一九五四年八月,中共山西省委、省人民政府、省农林水利机关吸收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山西农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等单位的技术人员和教授,共同组织了山区建设考察组,除在宁武、神池、五寨、河曲等地做了一般考察外,并在保德、兴县、临县等地进行了重点考察,为全面进行水土保持工作提供了很多宝贵的资料。目前山西省已订出较长期的水土保持工作计划,山区各县也根据省的计划结合当地情况制定了本县的水土保持工作计划。保德、天镇等县组织了水土保持工作干部训练、参观、宣传推广先进经验等工作。和顺等二十二个县正在筹建水土保持站。中共平顺县委为了加强对水土保持工作的领导,已确定以西沟、羊井底等十三个乡为重点,由点到面地开展全县的水土保持工作。为了克服领导一般化的缺点,各地对水土保持工作也同其他农业生产一样,采取了分区分类的领导方法,根据山西的自然条件,全省共分为黄土丘陵区、荒山区和河谷沟道区三类地区,根据各区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措施。例如黄土丘陵区的特点是:土壤松疏,树少草缺,容易冲刷。在这类地区主要地是建谷坊、修梯田、垒岸筑坝、植树养草,逐步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在荒山区和河谷沟道区,也按其特点分别进行封山育林、修谷坊、垒梯田、拦洪固坡、打坝护岸等工作。根据这种分区分类进行水土保持的方法,预计到一九五七年全省将完成水土保持面积八百万亩,在一九六○年以前基本上可以完成全省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十五年至二十年以后,山西省将可以完成扩大森林面积四千万亩、轮封或播种牧草六千万亩、修建控制五千九百多万亩土地面积的水土保持工程的计划。到那时候,童山秃岭都将穿上绿色的盛装,浑水将变成清流,旱、涝等灾害将大大减少,农、林、牧业生产都将会大大发展,人民生活也将会大大改善。平顺、浑源、翼城、保德等地农民对水土保持工作寄予极大的希望,他们这样描述着十几年后的美好远景:远山高山森林山,近山低山花果山,干河大坝变漫滩,横沟修成米粮川,坡凹地里种牧草,山腰缓坡变梯田,家中副业养猪鸡,牛羊成群遍满山,山区全面建设好,幸福生活万万年!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