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4阅读
  • 0回复

一个“自由开采”的“露天煤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5-05-20
第2版()
专栏:

  一个“自由开采”的“露天煤矿”
  汪德文 史广来
在唐山市东矿区、开滦唐家庄矿南门外的矸子场旁边,出现了一个日产量在一百吨以上的“露天煤矿”。这个“矿”原来是由街道上一些贫苦的群众“自由开采”的。到一九五四年九月,区人民委员会把他们组织起来,分两个大队和一个大组,共有五百四十多个人“参加生产”。最近,内部进行了一番调整,大概是为了便于“统一领导”罢,将两个大队一个大组,合并为一个大队,下设各种
“生产”组,另设财务处和会计处等。“采”出的煤通过当地煤建公司向外推销。这个“矿”经营得并不坏,不到半年的时间,在固定资金方面有:十七个洗煤池、五辆胶皮大车、四头骡子,并有一些简单的房屋;另外还有卸煤、筛煤、洗煤、运煤等生产工具和护体设备;每月支出的工资约在一万五千元以上,在银行里还有部分存款。
走进这个新的“矿区”,首先接触到的是几座像小山似的煤堆。其中烟子煤堆有三千多吨,洗煤的堆比烟煤堆还要大些。另外还有一些小堆,堆中有硫化铁、木头、钢砖等。这虽是副产品,但收入并不算少。就拿硫化铁来说,每吨就是十几元。烧过这个“矿”的煤的用户,特别是洗煤的用户说:这比唐家庄矿的二号末煤要好得多。
每天,崭新的胶皮车,来回不断地将这里所产的烟煤,洗煤、块煤……向外发运,再加上一些用户自己雇来运煤的马车,就更加热闹了!人们说:
“露天矿”比老矿(指唐家庄矿)还热闹。
那么,这个“露天煤矿”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原来它是由开滦唐家庄矿拉出来的“矸子”倒在这里形成的。既然是“矸子”,为什么会有这样多的煤呢?一位五十多岁的老大爷说得好:“开滦矿大,这一点算不了啥。”接着他又说:“倒出这点‘矸子’来,就能养活这一大帮人!”
开滦唐家庄矿流出这样大量的煤,是因为:这矿薄煤层增多,对掘进分采分运的操作方法执行得不严格;另外就是溜煤眼看守工人的责任心不强,经常以煤当矸子运出去;还有一个就是单纯的任务观点,只顾掘进进尺,一次掏槽将煤和矸子混合崩出,煤和矸子混合不清,便拉出去丢了。
那么,这个“露天煤矿”既然是在唐家庄矿南门外,为什么不能及早发现,设法解决呢?这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唐家庄矿领导上存在官僚主义、不爱惜国家资源;另一个是唐山市政领导机关有意识利用这个“矿”进行救济工作。解放以前,唐山市就有一部分贫民依靠拣矸子里的煤生活,因为无组织,时常打架,解放以后还是如此。于是,区人民委员会便想把他们组织起来,这当然是好的;但问题在于当发现矸子里带煤的现象很严重、有五百人依靠这种“矸子”过活时,并未积极向煤矿提出意见,相反地却把“开矿”的工作组织得更好了。
前些时,唐家庄矿已经在设法解决这一问题,并于四月十二日发出指示,指示中说:“首先在全体职工中进行经常不断的爱护国家资源,精简节约、不浪费一草一木的教育……浪费煤炭是可耻的行为。”并提出批判单纯任务观点,严格执行分采分运的操作方法,严禁矸子和煤混合的情况。但这个指示发出后,直到四月下旬,矿里仍把煤和矸子掺在一起扔掉,“露天煤矿”还是那样热闹。
更严重的是不仅唐家庄矿有这样现象,开滦其它矿也有类似的情况。像开滦林西洗煤厂前年大量跑烟子,今年二三月干烟子被风刮得满天飞就浪费了一千多吨煤。现在,开滦煤矿总管理处完全有必要采取有效的措施纠正这种现象了,而市政领导机关也应采取最积极的办法解决贫民的生计问题,以求把露天“矿”缩到最小的规模或者封闭。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