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阅读
  • 0回复

战胜流沙——记流沙河大桥修建工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5-05-20
第2版()
专栏:

  战胜流沙
  ——记流沙河大桥修建工程
  张学愚
从雅安乘汽车,沿康滇公路行驶,翻过一重一重的丘陵和高山,驰过广阔肥沃的平原,便到了著名的流沙河。
这是一条宽达三百七十多公尺的干涸河滩,它把康滇公路拦腰截断。在枯水季节,河滩上只有一小股流水,搭一座便桥便可供行人和车辆过往。可是,一到夏秋两季,山洪暴发,这条河的水便像一只凶暴的猛兽咆哮起来,河里的河沙和石头也要被它卷走。洪水淹没了整个河滩,不说是行人和车辆不能过往,就连渡船也不敢开渡。
多少年来,这条河对于西康交通的阻碍是非常严重的,康滇公路的旅客和汉源县的人民都需要在这里修建一座桥。解放以后,这座桥的修建便列入了全省交通建设计划。经过省交通厅多次的反复调查研究,决定根据这条河流的形状,采用苏联先进的技术标准,修建一座钢筋混凝土的大桥。
这座大桥从去年十月开工,到今年四月,工程已进入紧张阶段。离工地很远的地方就听见一片轰轰扎扎的马达声和沉重的椿锤声。在一条通向施工现场的公路上,汽车、板板车和架架车,满载着钢材、水泥和建桥所需的各种物资,源源不断地开往工地。工地上,密麻无数的工人,一个个雄赳赳气昂昂地喊着号子,干得火热。他们的口号是:“与时间赛跑,和洪水斗争,不完成任务,决不收兵”。
时间,对于修建流沙河大桥的人们来说,的确是太可贵了,那怕是一分一秒,也不能让它轻易过去。最近,领导上给了普工班吴国熹小组一个紧急任务,要他们在三十六小时内完成第八孔撑架基础的填夯任务;吴国熹小组在接受任务后,提前在三十五小时内就胜利地完成了。因为他们知道:如果不抓紧时间,洪水一来,一切工作都不能进行。
现在,流沙河大桥主流上的五孔混凝土桥面工程已经打好三孔了,如果把混凝土的模型板拆开,便可以看见这座大桥的雏型。修筑大桥的职工已订出计划,决定赶洪水到来之前,要把主流上剩下的两孔混凝土桥面打好外,所有的,无论是正桥和辅助桥的基础工程,都要全部完成。
但是要完成这个任务是要克服很多困难的,首先是要战胜流沙。
去年冬天,在挖四、五、六、七号桥墩的基坑时,才挖到一公尺深,河水就不断地从四面八方渗透到基坑里面来,基坑周围的河沙和卵石也随着河水的冲击不断地向基坑里面垮塌。工人们在基坑里面挖一点,上面的河沙卵石便垮一点;基坑挖得越深,水的渗透量就越大,流沙也就越多。基坑挖到两公尺左右深的时候,就不能再向下挖了。工人们改变了挖的方法,把所有的抽水机都集中到这个基坑里来,以每分钟数千加仑的排水量,集中力量抽水,可是仍然不能把水抽干,河沙和石子仍旧不断地向下垮塌。于是他们又决定在基坑里做上一个木框架来挡住流沙。结果还是失败了。可是,失败丝毫也没有动摇他们战胜流沙的意志。他们总结一次经验教训,便改进一次工作,坚决和流沙斗争到底,终于战胜了河水和流沙,保证了挖基工程的顺利进行。
人们时时刻刻都关心着流沙河大桥的建设。在施工中间,经常有当地的农民、学生同机关干部来到工地上参观,有的甚至从数十里以外的地方赶来。许多人在参观以后,纷纷给建设流沙河大桥的职工写慰问信和赠送红领巾。附近的农民给工人们补洗衣服,把自己种出来的蔬菜送到工地上去,供应工人的需要。有的农民还直接参加了流沙河大桥的建设。所有这些热情的支援,都鼓舞着建设流沙河大桥的人们。 (摘编自西康日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