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资源化治污前景广阔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6-06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记者来信

  资源化治污前景广阔
  治理污染是不是只有投入没有产出?是不是非得伸手要钱?实际上,换一种思路,把污染源当作资源加以开发利用,治污不仅可以少花钱,甚至还可以生出钱来。
  为解决城市副食品供应问题,前几年不少城市实施了菜篮子工程,在郊县兴建了许多养猪场、养鸡场等。这些禽畜场在为城市提供大量肉、禽、蛋的同时,产生的大量禽畜粪便随意堆放流失,对周围环境也造成了严重污染。上海南汇县具有相当规模的禽畜场32个,每年产生的禽畜粪便有20多万吨。在对禽畜粪便进行治理中,这个县根据禽畜场的分布,设立了6个点,负责对周围禽畜场的粪便实施收集、堆放、发酵,另外建立了一家有机肥料厂,将这些禽畜粪便进行烘干、颗粒化等深加工,生产“三丰牌”有机肥料,去年已形成1.5万吨的生产规模。
  这些有机肥料除受到当地农民的欢迎外,还远销浙江山区的竹园。在生产销售有机肥料的同时,这家厂以多种形式对禽畜场进行补偿,如一家年出栏2万头猪的养猪场,每出栏一头猪,有机肥料厂补偿粪费2元,一年就有4万元,相当于这家养猪场水污染治理设施年运行费的80%,从而进一步推动了这些禽畜场的污染治理。
  同禽畜粪便一样,人的粪便、河道的淤泥,过去都是农民种田的当家肥。由于化肥的推广,特别是使用化肥简便、劳动强度低,这些有机肥便成了“包袱”、成了污染,人们甚至要动脑筋花钱来治理。如城市粪便,就准备花钱脱水焚烧,还愁如何处理残渣。过去,太湖每年有几千条农船罱河泥作肥料,现在也没人要了,太湖平均淤泥深达1米多。这些饱含有机物的淤泥在湖底沉积发酵,成为太湖富营养化污染源之一。为治理太湖污染,有关地区作了一个预算,光用挖泥船挖淤泥,在陆上买地堆放,就要十多亿元。如果利用淤泥生产有机肥料,实行商业化生产,清淤工作就有可能进入良性循环。
  新华社记者
  季进成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