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阅读
  • 0回复

“西沟人家”会劳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6-06
第10版(各地传真)
专栏:人生舞台

  “西沟人家”会劳模
  本报记者 阎晓明
  编者按:一个解放前边区的老劳模、老党员,一个全国唯一健在的第一届到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现在怎样生活,怎样永保先进,带领她的山村跟上时代步伐呢?请读记者从山西发回的报道。
  前两天,太行山上的老劳模申纪兰托人打来电话说“无论如何到家里坐坐”。
  申纪兰说的“家”,不是她自己50多年来一直没有离开太行山的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而是去年8月开在太原闹市中“用西沟自己的农产品做西沟的家常饭菜”的餐饮住宿中心——“西沟人家”。
  申纪兰满头大汗从门外走进来,用粗糙的双手紧紧拉住每一个人的手:“好容易有点空,说什么也要和老朋友聚聚。”前不久,作为特邀代表,申纪兰刚赴京参加完全国“五一”表彰大会。翻开菜谱大家顿时兴奋起来,菜谱上的菜名有“西沟当家菜”、“富不忘本”、“顺达家菜”、“纪兰家菜”等等。“西沟当家菜”就是当年西沟农民一年四季下饭的干酸菜,“富不忘本”是香肉土豆泥,“纪兰家菜”是炒土豆丝。1987年我第一次到西沟采访时,西沟人曾这样自嘲自己的饮食叫做“早饭蒸山药蛋,中饭煮山药蛋,晚饭变个样———山药切成两半半”,想不到现在,西沟的茶饭经过打扮都成了省城的抢手饭菜。
  西沟是我国农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一面旗帜。当年,西沟村老支书李顺达响应毛主席“组织起来”的号召成立边区第一个互助组。申纪兰作为一名农村妇女,面对太行山区“好男走到县,好女不出院”的封建观念,在全村妇女当中率先学会了犁地、摇耧,抢着干农田里最重最苦的活,以实际行动争得了男女“同工同酬”的权利。1953年,申纪兰与李顺达一起当选为全国劳动模范。小小的西沟村一下出了两个全国劳模,引起全国人民关注。从此后,申纪兰参加了建国以来每一次全国劳模表彰会,也参加了历届全国人民代表会议,成为全国唯一健在的第一届到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
  申纪兰说,30多年来,西沟人一直遵循当年周总理提出的植树造林,绿化荒山,改善生态的建议:“山上松柏核桃沟,河沟两岸种杨柳,梯田发展苹果树。”如今,西沟村累计修梯田1450亩,荒山造林2.5万亩,发展果园1500亩。西沟的山绿了,沟绿了,昔日连草都不长的干河滩也变成了花果园,全村户均经济林2.5亩,人均木材林10亩。改革开放以来,西沟人又定了新目标:“修好路,栽好树,搞好农业吃饱肚,乡镇企业再起步,多出几个万元户”。为此,西沟在抓好农林牧副业的同时,大力兴办村办工业。1999年,西沟村经济总收入达到127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近2000元,成为全县首批小康村。
  申纪兰诚恳地说:“市场经济我不大懂,但我要用懂的人,我自己也要学习,要不我这个西沟的当家人就成了西沟的挡路人。”近年来,申纪兰下力气做的事就是带领西沟人走出大山,“西沟人家”就是西沟人看世界的一个窗口。申纪兰说,条件成熟时,打算在北京办一个“西沟人家”,要把西沟搬到北京去……
  在繁华的都市,坐在“西沟人家”,心中涌出一种特殊的感受:那就是劳模精神中蕴藏着的强烈的时代气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