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6阅读
  • 0回复

科技强军我为先——记第二炮兵某导弹旅总工程师王子宝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6-07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科技强军我为先
  ——记第二炮兵某导弹旅总工程师王子宝
  新华社通讯员 何天进 谢富江 新华社记者 张选杰
  冲锋着的军人,始终是一种向前“突破”的姿势。
  第二炮兵某导弹旅总工程师王子宝,在科技强军的征途上,正是以这种敢于突破,敢为人先的精神,拼出了40余项科研成果,为部队战斗力攀升铺平了一条条坦途。
  90年代初的一天,以王子宝为首设计改装的“某大型号训练弹遥测系统”胜利告捷。我国自行研制的这种新型战略导弹刚装备部队时,因同型号训练弹上没有遥测系统,致使部队无法按照作战程序进行全武器系统实装操作,只能摆摆姿势做做样子,这成为制约部队训练质量的一大“瓶颈”。面对新装备,王子宝急得团团转。
  “为训练弹装上遥测系统”。王子宝心里明白,这一想法意味着将自己推上一条布满荆棘的风险之路。因为,改装弹上的任何部件,甚至移动一个小小的螺丝钉,在战略导弹部队都被视为“禁区”,现在要改装弹上遥测系统,一无先例,二无资料可查,风险多大可想而知。
  为了提高部队作战能力,王子宝一心扑在科研实验上。那些个日日夜夜里,他和同事们先后翻阅了300多万字的各种技术资料,核实了4000多个技术参数,测量了上万个节点,请教了军内外10多名著名专家、教授,终于形成了一整套方案,研制成功了遥测系统,为训练弹安上了“千里眼”,实现了训练上的全装备、全系统。
  导弹发射训练进入最后几秒,由于武器装备限制,许多课目无法操作,致使发射全程序训练进行到最后关键时刻,控制系统的几十个指示灯和仪器仪表的所有显示消失。这样,在发射训练最关键最主要的阶段,不仅参训人员从技能、技巧和心理素质上得不到锻练,而且迫使整个训练系统的训练程序中断。
  为了啃下这块“硬骨头”,王子宝又一次向武器装备“禁区”发起挑战。他要解决的第一道技术难题是研制出一种可替代的仿真电池。他又钻进那间简陋的实验室,无数次地进出导弹阵地,经过数十次的反复实验,一种造价只有原装备电池1%,且具有原电池全部功能的全封闭、免维护仿真电池研制成功。
  紧接着,“电缆脱插反弹装置”问世,“控制平台闭锁回路装置”投入使用。三大技术难题迎刃而解,使导弹发射最后几秒模拟训练由“花拳”变成“实拳”。
  为攻克一个个训练“瓶颈”,王子宝一次次向武器装备“禁区”发起挑战。从担任某部装备部长到总工程师的7年间,他先后完成了20多个科研项目。
  王子宝经常向他的部属灌输这样一个观点:“现代战争‘一打人才,二打装备’。假如明天的战场上有人因我们技术装备上的不足而流血,那是我们技术干部的耻辱。”
  正因为如此,王子宝的科研课题多半从教训和问题中选题。他先后6次立功,20余次被总部、二炮表彰为“科技工作先进个人”、“模范共产党员”,荣获了二炮“首届专业技术贡献重大奖”。
  压题照片为冯根锁摄
  (据新华社北京6月6日电)(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