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收费站重建的启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6-08
第10版(社会调查)
专栏:民主建设在乡村

  收费站重建的启示
  乡镇论坛杂志社 秋实
  现在上上下下都在讲稳定和发展,稳定是大局,稳定是关键。但作为一级政府靠什么来稳定农村社会呢?在农村又用什么办法、什么方式来实现稳定?前不久,记者在云南省陆良县的采访中,似乎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
  县委重视村民意见
  1998年10月,陆良县板桥镇查地村的村民对占村里土地建公路收费站很不满意。这事很快传到了县里,引起县委、县政府的重视。
  查地村有180户人家,1000多村民,人均耕地0.8亩,村民的日子不太好过。大家都盼望着有个好的带头人,领着大伙儿一起奔小康。但在村公所办事处体制下,干部是由上级任命或指派的。村民们认为,由上级指派的村干部不对村民负责,大小事都由干部说了算。比如,土地承包、计划生育指标、三提五统、村集体经济的运转等等,都是由村干部做主,村民无权问津。村民对村干部这种作风不民主、村务不公开的做法,早就有意见。占查地村的土地建公路收费站,这是关系到查地村村民利益的大事,却在没有与全体村民商量讨论的情况下就破土动工了。因此这事便成了干群矛盾的焦点。
  听群众意见稳一方天地
  为了很好地解决问题,陆良县委、县政府派出调查小组在查地村走家串户了解民情,寻求化解矛盾的办法。汇总的调查结果摆在县委、县政府领导的面前:从表面上看,查地村村民反对建公路收费站是要讨回被占用的土地,但更深一层的原因却是要讨回属于自己的那份权利——当家做主的民主权利。经过反复研究,陆良县委、县政府下决心由村民民主选举村干部,自己解决村里的事情。
  这一消息传到查地村,村民脸上的愁云消散了。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酝酿,村民们选出了自己信任的村官——计平方。
  当记者与计平方交谈时,他显得很兴奋,恨不得把肚子里的话一股脑儿地全倒出来。他指着建好的公路收费站高兴地说:“新班子一接手,首先组织村民商量建收费站这件棘手事。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村民想通了,收费站这不也建起来了吗?!需要着手解决的第二个问题是村民的用电问题。由于村里的电费长期收不上来,被供电局断了电。我们村委会一班人原以为这个老大难问题不好解决,必定会费一番口舌,可没想到,只用了两天的时间,拖欠的电费就全部收齐了。另外一件难事是出义务工兴修水利设施。过去谁都不愿意出义务工,这次我们先开村民会议和大伙讲清兴修水利的好处,动员村民投工出力。说实在的,村民听不听,我们心里也没底。结果,村里家家户户全部出动,本来一个星期的活儿,两天就完成了。由此我们体会到:与村民利益密切相关的事,应该让大伙儿清楚、明白。明白了的事,做起来就顺利得多。”
  一石激起浪千层
  查地村的变化,使陆良县委、县政府一班人认识到:将当家做主的民主权利交给农民,由农民选举自己信任的带头人,由农民决策、管理村里的事,监督村务,是稳定农村社会、推进基层民主建设的根本保证。很快,陆良县委、县政府发出了“关于撤销村公所、办事处,设立村民委员会,实行村民自治试点工作的通知”。紧接着,在总结试点的基础上,设立村委会的工作又向面上铺开。
  目前,陆良县134个村中,已有124个村严格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行村民自治,由村民民主选举村委会干部。124个村委会中,共有选民313877名,其中281692名参加了民主选举,参选率达87%以上。查地村的实践证明,只要依法治村,民主管理,乱村可以由乱到治,穷村可以由穷变富。依法而治则安,背法而行则乱的道理就在这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