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世界经济结构调整:总体态势与基本特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6-08
第11版(学术动态)
专栏:热点研究

  世界各国的经济结构调整,使在市场经济框架中形成的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民族化之间的关系,时而和谐、时而矛盾,从而决定了从现在起至21世纪上半叶整个世界经济结构调整的总体态势和基本特点,并由此孕育着新的世界经济格局。
  世界经济结构调整:总体态势与基本特点
  谷源洋 王宪磊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率先开始的经济结构大调整,已波及世界各国。其基本特征是,在资本和技术仍是推动世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因素的同时,信息产业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发展迅速,服务业正成为社会就业的主要渠道。欧美各国在世界经济结构调整中仍占主导地位,同时,发展中国家愈益重视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积极发展新兴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民族化之间相互融合是世界经济结构调整的总体态势
  当今世界经济中,区域经济一体化运动遍及各大洲,从欧盟的“制度机制导向型”的深度一体化,到北美自由贸易区“增长互补和贸易开放型”的适度一体化,再到亚太经合组织在非正式首脑会议承诺和自愿行动原则下,“促进区内贸易、投资自由化和经济技术合作型”的松散一体化,虽然它们的“整合”度各有不同,但都对世界经济结构调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客观上促进了经济发展所必需的资金、技术、信息、人才、资源和市场等日趋全球化,使各国经济体制改革不得不以市场化为取向。
  由于各国发展水平和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世界经济结构调整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发达国家表现为“强强联合下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广大发展中国家则趋向“优势互补、平等互利”,它们都以“国际关系变更下的国际分工和国际市场划分”为基础。这种调整格局与经济全球化既有相互统一的一面,也有相互对立的一面。亚洲金融风波凸显了经济全球化与各国经济民族化之间既融合又矛盾的关系。国际市场的合作与竞争不再仅仅限于传统的贸易领域,而迅速扩大到金融服务、知识产权、政府采购、纠纷仲裁、资本流动、劳工流动、文化产品等领域,国际经济摩擦的领域也在不断扩大。特别是世界各国在经济结构调整中,都在加强服务业的发展,产业结构向服务业延伸的趋势愈益明显,因此,服务业领域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作为战后世界经济的基轴国和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极力维持其经济民族化在经济全球化中的特殊地位,并试图遏制其他经济民族化力量的“过度”上升趋势,从而导致国家间经济矛盾的尖锐化。美国与世界其他各国之间经济关系的发展趋向,是在今后的经济全球化与经济民族化融合过程中,必须予以重视的一个问题。
  在世界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民族化的融合在不断深化,主要表现在:第一,亚太经合组织正在实现贸易投资自由化,在贸易投资结构上与各国经济民族化的融合取得了实质性突破。第二,欧元诞生标志着欧盟在“农业趋同”、“关税同盟”基础上,实现了“货币联盟”,从而使欧元区服务贸易一体化与民族化的融合更为彻底。第三,北美自由贸易区实现了一体化与民族化的较好融合,并积极向南美洲市场延伸,努力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第四,东盟10国的区域联盟和南部非洲共同市场,在一体化与民族化的融合上也取得了一定进展。第五,亚欧会议、跨大西洋自由贸易区和新建立的20国集团等松散组织的对话机制得到加强。第六,经合组织29个成员在积极推动全球范围的投资一体化、民族化问题上,基本达成共识。
  “并购”与“重组”是世界经济结构调整的基本特点
  通过“并购”和“重组”来追求经济民族化与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之间的相互融合,是各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目标。当前,世界经济结构调整正在“跨国”和“国内”两个方面同步展开。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电子计算机、网络通讯等大量新科技成果的出现,使“并购”和“重组”愈演愈烈。据统计,1998年和1999年全球范围的企业“并购”,连创历史最高纪录,分别高达12500次和13630次,“并购”金额分别为2.5万亿美元和3.4万亿美元,而且超大规模的跨国“并购”急剧增加。一个以跨国公司为核心的“国际生产体系”正在形成。
  “重组”是世界各国对国内民族工业进行资产重组、优化经济结构的一种调整方法。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向市场经济转轨国家、最贫穷的发展中国家以及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国家,都以“重组”来调整各自的经济结构。发展中国家积极组建和培育自己的跨国公司,大力发展民族工业。美国“重组”的特征更为明显,汽车行业形成了三大制造中心,会计行业形成了五大公司,烟草业形成了三大公司,其他如电信业等许多行业都出现了由少数几家大的跨国公司主宰的局面。它们每家都拥有数十亿乃至上千亿美元的资产,其规模比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预算还要大。如果继续这样演变下去,那么在未来40年,这些巨型联合企业将成为世界性的权力中心。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经济民族化交叉缠绕在一起,形成了复杂的矛盾关系。在这些矛盾中,不仅有利益之争,而且涉及政治、民族和宗教问题,这决定了世界经济结构调整是一个不断克服矛盾的过程。上次世纪之交的世界经济结构调整,各种矛盾交织,特别是资本主义内部基本矛盾激化,片面追求生产规模,供给相对过剩,因而爆发了经济大萧条。在大量消耗资源的经济增长方式下,列强为了攫取高额利润,极力争夺世界市场和资源,由此引起了难以克服的政治、民族和宗教矛盾,进而引发了两次世界大战,中断了经济全球化进程。在当代的经济结构调整中,知识和技术的作用显著增强,人力资源成为主要生产要素。与自然资源相比,人力资源很难用军事对抗的方式来争夺,加之世界格局和国际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爆发世界大战的可能性减小,但政治、民族、宗教矛盾在增加。
  世界经济结构调整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
  目前,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的产业结构调整进展迅猛,资金进一步向高科技企业集中。美国的科技股占美国股市总值的比重已从1990年的10%上升为现在的33%。发展中国家也在通过投资倾斜和优惠政策,调整经济结构,并利用“后发优势”和新的世界产业大规模转移之机,加速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发展以农矿原料为基础的加工工业,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和科技含量。因此,可以肯定,世界经济结构的调整,将有利于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和世界经济新格局的形成。从另一个角度看,世界经济结构调整是一个动态连锁过程,市场化、全球化和信息化是动态连锁的三个基本条件;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民族化及它们相互之间的矛盾运动是动态连锁的基本动因。在这个过程中,经济全球化的自由性和不平等性、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在经贸和投资方面的透明性和集团性、经济民族化的开放性和排斥性交叉缠绕,直接影响着世界经济新格局的形成,甚至决定着21世纪初乃至上半叶世界经济新格局的基本框架。
  (一)经济全球化将继续沿着市场经济方向向纵深发展。经济全球化的自由性和不平等性,虽使新世纪的国际经济关系在总体上趋于合理化,但国际贸易摩擦和国际金融纠纷将加剧,局部冲突将增多。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将继续加强。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贸易和投资的透明性和集团性,将使它在国际分工和国际市场中的地位提高,区域经济组织将成为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重要力量。
  (三)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动下,跨国公司通过“并购”和“重组”,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将继续上升,但在经济民族化的开放性和排斥性的交互作用下,涉及跨国公司的投资和经贸摩擦也会随之增加。
  (四)现有的国际经济组织不足以协调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民族化的矛盾,因而需要改革,并有可能出现一些新的国际经济组织,以适应世界经济结构调整的潮流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