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中国“十五”时期财经形势与政策研讨会探讨 电子商务的发展和金融领域的改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6-08
第11版(学术动态)
专栏:学术交流

  中国“十五”时期财经形势与政策研讨会探讨
  电子商务的发展和金融领域的改革
  荆林波
  中国社科院财贸所主办、闽发证券有限公司协办的“中国‘十五’时期财经形势与政策研讨会暨《财贸经济》创刊20周年座谈会”日前在京举行。来自各科研单位和政府有关部门的近80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与会者在对《财贸经济》创刊20周年表示祝贺的同时,主要围绕我国“十五”计划时期财经形势及有关政策进行了研讨。
  加强对电子商务的研究和规范
  与会者认为,财贸经济研究领域广泛,而其中的许多领域正经历着深刻的技术变革,出现了许多值得研究的课题。比如,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因特网的普及应用,电子商务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社会经济生活的多个领域渗透。因特网本身所具有的开放性、全球性、低成本,也成为电子商务的内在特征,并使得电子商务大大超越了作为一种新的贸易方式所具有的价值,它不仅改变了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而且还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经济运行及其结构,不断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和行为方式。
  我国的电子商务近年来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尽管网上购物的普及在中国还需要相当长的过程,但电子商务、网上购物的发展给消费者带来的利益和福利是显而易见的:一是增大了消费者的选择权;二是节省了消费者的时间;三是消费者能得到更多的信息,有更大的发言权;四是消费者可以享受低价格的实惠。然而,高科技时代的到来,也增加了侵害消费者利益的危险,尤其是我国电子商务正处在起步阶段,还存在观念陈旧、认识不足、基础设施薄弱、法制和标准规范建设滞后等问题。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加紧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规范电子商务的交易行为。我国一些企业在传统的交易方式中尚且缺乏信用观念,若无严格的法制和技术监督保障体系的及时跟上,网上交易就可能出现更多的损害消费者权益的问题。因此,根据因特网的特性和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完善的电子商务法律规范和“游戏规则”,以保护信息安全和消费者权益,十分必要。
  关于货币金融领域的改革和发展
  有学者认为,“十五”计划时期我国金融业支持经济增长与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任务都很重,货币政策目标和货币供应量的确定要综合考虑这两方面的因素。面对即将加入WTO的新形势,我国的金融机构必须增强国际竞争力。目前,国外商业银行在技术创新的支持下,正在进行新一轮的兼并重组,出现了一批金融机构“巨无霸”。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在支持经济增长、资产业务量迅速增加的过程中增强国际竞争力,面临着资本金不足的难题,而股份制改革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90年代以来,美国金融业实行了几十年的分业经营开始逐步解冻,出现了混合经营的格局。但从我国的基本国情来看,虽然金融业发展的长远趋势可能是综合经营,但在“十五”乃至更长一段时期还必须坚持分业经营、分业监管。利率的市场化改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可以先扩大利率的浮动幅度,并采取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城市后农村的方式,同时要特别注意防范出现“高息揽储”现象。此外,关于农村金融机构改革、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协调发展、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等问题,也是“十五”时期的研究重点。
  与会学者还探讨了调整经济结构、加快市场化改革步伐、国内贸易领域迎接“入世”挑战等问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