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阅读
  • 0回复

美再斡旋巴以谈判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6-09
第6版(国际)
专栏:新闻分析

  美再斡旋巴以谈判
  本报驻埃及记者 朱梦魁
  目前中东和平进程正处于孕育转折和突破的艰难阶段。以色列从黎巴嫩南部撤军后双方围绕如何实际实施联合国425号决议不断发生争议;叙以谈判长期停顿,但双方都没有关死谈判的大门;巴以之间的公开谈判和秘密谈判均告搁浅,在最终解决方案问题上分歧巨大。在此情况下,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于5日至7日前往中东游说,想打开中东和谈的僵局,备受此间舆论的关注。
  奥尔布赖特此次中东外交斡旋的主要使命是打破巴以最后阶段谈判僵局。经过公开和秘密的反复谈判,巴以最后阶段和过渡阶段谈判似乎已经走到尽头,包括撤军、释放巴在押人员、难民问题、巴以未来边界、耶路撒冷划分等问题,双方的立场与分歧都已十分明确,许多问题的定论已超出了双方谈判代表的权限,非经双方决策机构拍板便无法取得进展。在决定巴以两个民族命运和两个国家利益的紧要关头,巴以之间关于巴永久地位的前哨战已经打响。5月中旬,以色列议会通过了反对党提出的两项议案,未来耶路撒冷疆界的任何变更都须经议会绝大多数的同意;流亡在外的巴勒斯坦难民不得返回以色列国土及其控制的地区。巴勒斯坦方面坚持以色列全部归还包括耶路撒冷在内的约旦河西岸被占领土,并且也提出要就此进行全民公决。在巴以谈判难有进展的同时,5月间在约旦河西岸地区爆发了巴以大规模流血冲突。为使巴以谈判重返正轨,奥尔布赖特先后与以色列总理巴拉克和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进行了磋商,并说服双方于下周在华盛顿附近恢复谈判。阿拉法特表示接受克林顿总统的邀请,于14日前往华盛顿会晤克林顿。奥尔布赖特中东斡旋的这一成果,意味着巴以最后阶段谈判有望走出死胡同,并将进一步处于美国的主导之下。
  在奥尔布赖特出访中东前夕,克林顿总统于6月1日曾在里斯本与巴拉克总理举行会晤,磋商如何打破巴以谈判僵局等问题。美国方面认为,为达成永久解决的和平协议,巴以双方都需要拿出勇气和诚意,作出艰难而重大的历史性决定。最近,美国方面曾多次表示要继续努力推动中东和谈取得进展,并就解决350万巴难民等重大问题提出了美国的建议。日前,克林顿总统在与来访的约旦国王阿卜杜拉二世会谈时表示,应当建立一个专项国际基金,向约旦等接纳巴难民的国家提供经济援助。在巴勒斯坦建国问题上,美国的态度也渐趋明朗,认为以色列与一个国家打交道要比和许多派别打交道有效。但巴以之间在永久解决方案问题上存在着难以弥合的分歧。巴拉克6日在与奥尔布赖特会晤后提出了关于实现巴以最终解决的五项条件:以色列不回到1967年的边界;耶路撒冷将永远是以色列统一首都;不允许巴难民回归;约旦河西岸和加沙的大片犹太人定居点将属于以色列主权管辖;不允许在约旦河西岸存在任何外国军队。巴拉克6日晚间在以色列电视二台宣布这五项条件后,立即遭到巴勒斯坦方面的拒绝。阿拉法特强调,没有东耶路撒冷在内的被占领土的归还,没有难民问题的合理解决,没有独立的巴勒斯坦国建立,巴以最终和平将无从谈起。为此,巴勒斯坦方面敦促以色列恪守土地换和平的原则,并重申执行联合国242号决议的必要性。
  巴以谈判越是临近达成永久解决方案,来自以色列内部的阻力就越大。7日,以色列议会一读通过了沙斯党提出的要求提前举行大选的议案,理由是对政府和谈政策不信任。巴拉克强调他的政府将继续推行和谈政策,并表示他随时准备接受提前大选的挑战。5月中旬,利库德集团等右翼党派反对政府将耶路撒冷附近三村镇交还给巴自治机构的决定,扬言要联合起来搞垮巴拉克政府。更有甚者,以色列极端分子最近威胁要干掉巴拉克。但巴拉克表示,任何人、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止中东和平的历史进程。就此,7日抵达开罗访问的奥尔布赖特显得更加乐观,她在与埃及外长穆萨联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在21世纪开元之际,全面实现阿以和平的日子已为期不远。(本报开罗6月7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