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1阅读
  • 0回复

馅饼和陷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6-09
第9版(假日生活周刊)
专栏:周末闲话

  馅饼和陷阱
  樊哲高
  前不久有一家网站把个人上网包月费降到99元,立马就有人写文章欢呼,说中国的免费上网时代就要到来,因为按他的计算,如果你整天24小时上网,那么每分钟的上网费只有2厘钱,不等于白上网么?
  姑且不论吾辈中能否有人一天到晚不吃不睡24小时泡在网里,问题是此君有意无意忽略了上网电话费。如果谁真想把那99元上网费捞回来,拼着老命24小时冲浪,那月底等着他的话费账单将是1296元(这还是按照上网电话费标准半价优惠计算的)。
  也许你会说,上网那东西,咱不凑它的热闹,捞不到我的钱。IP电话卡——大街小巷书报摊到处都有卖,便宜,国内长途每分钟3毛钱,你不想试试么?当然,便宜的东西总会有人想用。等你兴冲冲买回去,按着卡上的提示拨完几长串的号码,听到的却是电脑话务员“线路忙,请稍等”的佳音。重拨,还是“线路忙”,如此三五次的“忙”后,最后虽然拨通了长途,可加上那多拨打的几次市话费,3毛钱一分钟的神话早就给你打破了。问题是,有人曾作过试验,用IP卡打过去说占线,可放下话筒立即又直接拨打相同的号码,却总是通的。
  美味的馅饼人人都想吃。我们不敢说摆放馅饼的桌子底下就一定有陷阱,只是觉得馅饼很多时候都是闻起来香,做得也挺圆溜,但往往一吃下就倒胃口。也许是我们的肠胃越来越娇贵了,难以消化那些太“新鲜”的东西。
  当然,新鲜的东西毕竟更加有生命力,像电子商务、网上购物,不是都在热热闹闹地开展着么。目前中国的网民是1000万,网站是5万个,对一个泱泱大国来说,这些数字是不是太小了点?问题也许不在于数字的大小,而在于网络确实培养了我们吃馅饼的冲动。每当我们费力地登上一个网站,而看到的更新时间往往是几十天之前,不是感觉又吃了一回“馅饼”么?
  当然,同是馅饼,因为馅儿不同,味儿也可能不一样。但无论是“高科技”的馅,还是“新经济”的馅,外面的皮儿可能差不多,要做得圆乎、好看。这样可以让网民,还有股民都抢上去咬一口。
  当然,做馅饼的人自己也要吃馅饼,吃自己的也吃人家的。前一段时间,许多做馅饼的都想跑到外国去吃一顿大餐,像“纳市”,那儿可是一个大馅饼。
  好了,无论吃不吃“馅饼”,我们还是不反对人们每天希望天上真能掉下大馅饼。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