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阅读
  • 0回复

关注桑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6-09
第10版(体育天地)
专栏:

  关注桑兰
  本报记者 王霞光
  也许,不幸更能引起人们的关注。近两年来,不幸的姑娘桑兰一直被人们所关注。当然,桑兰备受关注,不仅仅是因为不幸,更是因为坚强——在不幸中表现出的坚强。
  像许许多多的人一样,记者也关注而且是密切关注桑兰,因为记者采访了一九九八年在美国纽约举行的那一届友好运动会。当时,桑兰受伤后刚被送往医院,记者便与几位国内同行赶到出事现场,并迅速发回了报道。
  前不久,去宁波采访二○○○年全国体育大会。在雅戈尔体育馆二楼宽大的走廊一侧,记者看到墙上挂满了有关桑兰的图片——桑兰是宁波的姑娘,宁波的骄傲。那些图片有几幅出自记者之手,可惜都是主办方翻拍或从报纸、杂志上复印来的,效果不太理想。图片中有一幅尺寸较大的,是当时钱其琛副总理和夫人周寒琼前往纽约拿骚县医疗中心看望桑兰时,我摆脱了美国警察的阻拦抓拍的。那是我第一次看到桑兰。再后来,去年五月她回国,我也曾跑去机场采访。细心的读者大概看我写了不少有关桑兰的报道,给我写来好多封信,为诊治桑兰的病献计献策。有的还打来电话,慷慨道出祖传良方。
  关注桑兰,就应该远离桑兰。后来我常常这么想。远离,有时意味着爱护。今年五月初,作为第五届全国残运会的特邀嘉宾,桑兰去了上海。巧的是,她与记者住的是同一家宾馆。本以为近水楼台先得月,弄一个独家专访什么的,但听说组委会为了让桑兰不受过多的打扰,连她的房号都是“保密”的,也就作罢了。
  全国体育大会期间,桑兰回到宁波,这是她受伤后第一次回到故乡。参加开幕式,领导宴请,桑兰像凯旋的英雄始终被热情和荣誉包围着。五月三十日,她终于可以回家了,回到她位于宁波海曙区柳汀花苑的新家。在她家的楼道口,一副金字对联高高挂起:桑孤蒿矢名扬赛场,兰心惠性情感人间。横批是“桑兰之家”。桑兰的家陈设简单,但全国五好文明家庭的奖牌却十分醒目。当地街道的领导请桑兰任社区的“文明大使”,桑兰微笑地答应了。我想,凡是关注桑兰的人,大概都记住了她的坚强与微笑。对桑兰而言,她早已不仅仅属于自己,更代表了一种形象,一种精神。
  桑兰的父亲桑史盛告诉记者,一年来,通过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附属博爱医院接受治疗,桑兰的身体恢复状况比较乐观。由于康复训练得当,防止了肌肉萎缩,四肢关节的活动度也较为良好,一般的生活自理能力基本掌握,她还坚持学电脑且大有长进。
  有消息说,中科院院士、著名神经科学家鞠躬教授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动物实验已经成功证实,通过移植细胞和化学药物,能够促进脊髓神经纤维生长,并恢复其功能。也就是说,中枢神经完全性损伤在临床上被认为是不可治愈的禁区很有可能被打破。也许,若干年后,我们会看到一个新的桑兰——摆脱轮椅、站立起来的桑兰。让我们继续默默关注,关注桑兰,关注坚强和微笑。
  桑兰在2000年全国体育大会开幕式上。
  本报记者 王霞光 摄(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