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阅读
  • 0回复

书的小故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6-10
第8版(周末副刊)
专栏:大象书话

  书的小故事
  杨建民
  每有空暇,总急促促往街上去。上街进得最多的,就是书店了。进得多,就难免会遇上些有关书的事。
  先说一点遗憾。1983年左右,一次去西安古旧书店淘访,见到贾平凹的两本小书。一本是《平凹文论》,另一本书名记不清了。拿过来翻翻,发现上面有平凹的题字,是赠给××人的。从落款时间看,是刚送出没多久。接着再翻,又有一本散文家和谷送给此人的集子。这三本书我拿在手里好久,定不下来买不买。心里想,干吗把人家赠你的东西扔了呢?上面题字是那样谦恭,你这样也太拂人心了嘛。想想不是滋味,思路一岔,我就把书搁下了。
  就连常逛的书店,有时也能有些故事。五六年前进一家书店,见架上新放了一批外国文学译本,便凑到跟前。一看,有一册浙江文艺版的《包法利夫人》。这部书我知道李健吾先生的译本较佳,便取下来翻。嘿,还真是李先生的译本。往后一翻书价:十八元。虽有些心疼,可因为是精装本,就想着奢侈一回吧。书面有些不干净,我又另挑了一册。等到交款时,营业员只收我十二块。我以为她弄错了,拿起来一翻,真是十二块。疑惑着将书包了起来。过几天,又过书店,忍不住又去翻翻,咦,怎么又变成十八块?再细瞧瞧,原来我买的一册是前几年印刷的,新印出的价钱已随行浮涨了。看看,一模一样的本子,平白就节约出六块钱来。
  前不久还遇见这么档子事。那天进书店,见到辽海出版社在钱钟书先生逝世后出的纪念集《一寸千思》。这部书在报上见过介绍,但地处小城,也没有费心努力寻找。当时看见,便取下来翻。这么厚,便先看书价,乖乖,二十九点八元。就这已是第二版第三次印刷了,随便打开目录,不料竟见到我发表在《光明日报》的短文《收藏钱钟书题字本》被收入其中。当时一阵心跳。兜里一摸,不好意思,书先放下。看看书还有几本,便想晚几天来买。过了大约一周,兜里略微鼓胀些,便神气十足来到书架前。不料书没了,前前后后寻了几圈,才明白来晚了。问跟前营业员,说是卖完了,真不知说什么好。但不死心,叮嘱营业员:麻烦再给找找。人家不耐烦地回一声,行呀!
  我知道,这十有九是空事,便索性丢开了念头。哪知过了一周多,与女儿逛书店,又忍不住踅到那书架前,绝了,一册《一寸千思》真还平平躺在上面,只一册。赶紧取过来,前后左右一翻,完完整整。这次不敢犹豫,立刻买下。眼下写文章,书就摆在桌上,钱先生正睿智地笑着,望着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