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2阅读
  • 0回复

让京剧走近儿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6-10
第5版(大地周刊)
专栏:文化纵横

  让京剧走近儿童
  赵晓东
  京剧如何适应现代观众以及青少年观众的审美需求,正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课题。日前青岛京剧院在京演出的现代儿童京剧《生死峡谷》,在培养青少年对京剧的兴趣方面作了有益尝试,这出戏在短短几个月里已演出一百五十多场。
  《生死峡谷》以抗日战争为背景,描写一群小八路与侵略者斗智斗勇,历经艰险,最终取得胜利的故事。剧作以青少年的视角观照这场生死搏斗。剧中的小八路既是身怀国仇家恨的热血儿女,又是率直、善良、稚气未脱的山区儿童。对杀害了自己亲人的日本侵略者,他们以死相拼;对居高自傲的日军俘虏,他们用家传的摔跤角力来压倒对方;对革命成功的理想,有的想当军官,有的想要书包,而憨直的男孩则用“足吃大白馒头”来勾画“美好的未来”。
  为适应少年儿童的欣赏习惯,《生死峡谷》在保持京剧唱念做打“原生态”的基础上,注意加快演出节奏。在幕后“导板”的前奏中,改变以往的静场处理方式,加入侵略者密谋策划、调动部队等无声表演。每幕之间仅有两句的幕间曲,唱词也是稚拙天真,旋律朴实无华,演唱似戏非戏,似歌非歌,尤其是在孩子们舍身诱敌时,幕间曲糅入了《歌唱二小放牛郎》的旋律,贴近了剧情,渲染了气氛,孩子们听了倍觉亲切。
  别出心裁的是,表现反侵略战争这样一个“武化”题材,《生死峡谷》却以“文化”为切入点,“没文化受欺负”,“学文化能自救”,“有文化才能建设新国家”成了全剧升华的主题。这种运用当代意识去认知、审视历史的艺术处理,无疑能让处在“学文化”阶段的孩子们受到启发、感染甚而是震撼。
  “振兴京剧要从娃娃抓起”,为向青少年普及京剧,自1995年起,青岛京剧院连续五年举办“小花朵京剧专场”,五百多场的演出,使四十多万中小学生接受了京剧启蒙教育。剧院选择了多个文唱武打的优秀剧目吸引学生,特别是此次用现代戏特别是现代儿童剧吸引中小学生走近京剧,走进京剧,是一个很好的举措。(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