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阅读
  • 0回复

改进作风是做好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6-15
第9版(理论)
专栏:

  改进作风是做好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
  危朝安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特点,决定了改进干部作风是做好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农村基层干部必须切实改进作风,从而取得教育者的资格,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
  改进作风,就要关心农民疾苦,保护农民利益,紧紧围绕农民的生产生活问题,围绕农民致富奔小康这个中心来开展思想教育。毛泽东曾一再批评那种“只知道向群众要东西,却不知道或不愿意给群众一点东西,引起群众讨厌他们”的干部,并要求十分注意“向全党宣传这个道理”。只有关心农民疾苦,保护农民利益,才能使农民心悦诚服,思想教育才能收到实效。当前,应着力解决农村带普遍性的问题。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一些地方和部门行为不规范,向农民伸手,使农民不堪重负;农产品流通不畅,农民“卖难”;有的地方基层组织涣散,风气不正,甚至出现村霸、乡霸;等等。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按照中央提出的切实保护农民利益的要求,把思想政治工作与减轻农民负担、强化服务、加强基层建设、抓好专项整治等热点、难点问题结合起来一道做。
  改进作风,就要平等待人,增进同农民的感情。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主要是面对面的引导。农民看不惯拿腔拿调的,看不惯搞花架子的。邓小平说:“我们要把大量的工作放到群众中去,同他们一块生活,一块活动,一块说笑话,一块下棋,然后去做工作。”实践证明,凡是下去能把自己当成农民一分子的同志,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工作效果就明显不同。“善治者必达情,达情必近人。”没有情,人家不会与你接近,你就无法了解实情,更不能了解农民的心。通情才能达理。理是内容,诚是载体,情是纽带。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同时,工作中应力求使农民心悦诚服,避免激化矛盾。农民也有先进、中间和后进之分;改革涉及利益关系的调整,必然会发生一些让一部分农民不满意甚至反感的事情。对于有意见的农民,不能采取“对付”的办法,应力求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人都有自尊心,有意见的农民也是要“脸皮”的,不能用刺激的言语、行为对待他们。对有偏激情绪甚至有错误的人,也要在坚持原则的同时,作好耐心引导,否则,回旋余地就小,矛盾就可能激化。
  改进作风,就要避免形式主义,把工作做实、做细,努力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针对性,首先要对教育对象和教育内容区分层次。江泽民同志指出:“要注意区分层次,针对不同特点,把先进性的要求同广泛性的要求结合起来。”不分层次地提出“统一”要求,采取“一锅煮”的办法,就会无的放矢,不仅影响农民的兴趣,达不到效果,甚至会败坏思想政治工作的声誉。一是要根据不同的觉悟层次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由于年龄、文化以及岗位的区别,农民中不同群体的视野和觉悟也不同。因此,不能把对共产党员的要求作为对所有农民的要求。对一般农民群众,思想道德的要求是“五爱”(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和遵守社会公德、家庭道德;对觉悟高的则应提出先人后己、扶贫济困、乐于奉献等更高的要求。同时,要根据不同层面农民的利益特征以及不同的心理状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如对贫困农民应多鼓劲,着重进行“自尊、自立、自爱”和艰苦奋斗的教育。又如老年农民容易怀旧,应多听倾诉、多关怀、多解释。总之,不能用一把钥匙去开千万把锁。二是因时制宜,区分轻重缓急,首先解决最迫切的现实问题。社会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不同时期的农民有不同的困惑和苦恼。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要抓住一个时期的主要矛盾,从农民最关心、最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入手。比如,如果一个地方今天闹宗族摩擦,明天搞土地纠纷,那么农民最现实的问题就是要求安定团结,这时思想政治工作首先要把稳定的问题解决好,然后才能谈发展、搞建设,才能谈树文明新风。三是因地制宜,按照不同的地域层次确定不同的教育重点。我国农村素有“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的说法。商品经济发达的地方,思想活跃,价值取向呈多样性,需要注重进行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关系的教育;边远山区,民风淳朴,但相对封闭,易为封建迷信钻空子,需要多进行科学知识、科学精神及对外开放的教育;对地缘相连而又因历史原因造成隔阂的地方,则应开展解结联谊的活动,着重进行安定团结教育。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