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阅读
  • 0回复

增收是解决农村问题的关键——第三届全国农村经济发展研讨会综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6-15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经济观察

  增收是解决农村问题的关键
  ——第三届全国农村经济发展研讨会综述
  本报记者 王慧敏
  日前,由本报和成都市委、市政府在蓉联合举行了第三届全国农村经济发展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就“三农”工作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发表意见。今天刊登这篇综述,以飨读者。
  ——编者
  卖难,影响了农民增收,而卖难背后是农业结构性矛盾
  “近几年,农村许多问题的出现,都与农民收入减缓有关。城市出现的许多问题,也与此有关联。工业品滞销,有人说是产品不适销对路,有人认为是基础设施不行,实际上是因为农民手中没有钱。”农业部政策法规司司长杜鹰如是说。
  他认为:卖难,影响了农民增收。改革开放以来,农产品出现过三次过剩,以往的过剩,只是个别品种过剩,而这次过剩,是全面过剩。除了棕榈油,农产品全都供大于求。目前国库和农民手里的存粮,加起来达5000亿公斤。农产品卖不出好价,农民收入必然减缓。90年代农民收入最高的年份是1996年,较上年增收9%,此后,一路下降,1999年增幅只有3.8%。”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陈锡文认为:农民收入减缓,从表面看,与农产品过剩有关,实际上,卖难背后是农业的结构性矛盾凸显。当前的农产品过剩是相对过剩,既存在过剩也存在缺口,过剩的是低品质产品,短缺的是高品质产品。譬如,现在尽管那么多小麦积压,可我们每年还要从国外进口上千万吨硬粒小麦。目前积压的全是软粒小麦,面筋强度不够,而我们方兴未艾的面包工业、方便面生产需要大量的硬粒小麦。所以农业的发展必须从单纯追求产量转向提高产品质量和优化产品品质上来。
  结构调整,不仅关系到农民增收,更关系到国民经济基础的稳固
  中国农科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黄季焜认为:结构调整,不仅关系到农民增收,也关系到今后中国的经济能否持续发展,关系到国民经济基础能否稳固。目前,农产品价格偏低,已使农民很难承受,但和国际市场相比,我们的价格仍然偏高,3月份,国内小麦市场批发价是1029元/吨,而美国芝加哥同期小麦期货价是827元/吨。我国其它大宗农产品的价格也高出国际市场价格20%—50%。加入WTO在即,未来5年,如果我国的农产品不能调整结构,不能提高品质,生产成本不能降低,农业面临的挑战和压力将非常大。
  陈锡文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这一观点。他说,人多地少是我们的国情,这就决定了我们的劳动生产率在短期内不可能有大的提高。我国一个家庭平均土地规模是半顷地,美国家庭农场平均规模是190公顷。没有一定的规模,经营成本就下不来。面对“入世”,有人寄希望于对农产品实行价格补贴,那是不现实的。一是我们没有那样雄厚的财力去补贴,二是按照WTO有关原则,在农业方面不允许价格支持,允许支持的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产品市场和信息网络建设。
  冗员不裁,减负不可能奏效,增收也是空谈
  陈锡文说,增收,首先要减负,而要减负,就必须裁减冗员。他说,目前的农村经营体制和农村的基层管理体制极不适应。现在的农村经营体制是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经营体制,在这个经营体制中,农户成为市场主体;而社会管理体制则基本延续了人民公社时代的三级管理体制。每个家庭都是经营主体,那么还需要这么多机构和人去管理吗?显然不需要!现在农民负担重,一是税费不合理,二是乡镇机构冗员多。按照编制,一个乡镇很少超过40人,但现在大多数乡镇都在100人以上。没有编制,就没有财政拨款,没有财政拨款,这些人如何养活?只能向农民伸手了。如此,农民负担能不重吗?!今年中央提出税费改革方案,31个省市自治区只有安徽在试,这么多省不报名,为什么?我做了调查:道理很简单,政府怕减少财政收入。大部分县吃财政饭的人占总人口的2%—3%,一个50万人口的县,至少就有1万人吃财政。一个“财政人”一年的费用是5000—8000元,1万人就是5000万—8000万。如此不难看出,政府不精简机构,农民负担就减不下来,增收也就是空谈。
  只有多轮驱动
  增收才有保证
  如何才能保证农民稳定增收?专家各抒己见:
  国家计委农经司副司长胡恒洋认为:增收,首先需夯实农业基础。生态环境建设不仅是西部的问题,也是全国的问题。目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70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8%,土地荒漠化面积达26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国土面积的1/4。土之不存,人将焉附?要增收还要实施走出去的战略。我国资源缺乏,可以借材生财。如远洋渔业就可以通过在国外购买大型捕捞渔船,在外海作业,产品当地销售;再如,可以利用我国劳动力多的优势,到劳动力缺乏的国家租种土地。
  杜鹰认为:要使农民稳定增收,除了做好劳动力转移、城镇化建设、农产品转化这些工作外,还要设法创造需求,变被动适应市场为主动适应市场。过去我们是有了市场才去生产,现在我们要通过生产去创造需求。
  陈锡文认为:尽管我们的粮食生产和国外相比缺乏竞争力,但劳动密集型产品我们占有优势:如畜产品、水产品、瓜果、蔬菜、鲜花、盆景等。现在这类产品每年出口额达90多亿美元,按目前的市场价格,可买5000万吨小麦。今后如果解决好这些产品的技术、检疫等问题,增收潜力还会更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