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阅读
  • 0回复

安康:扶贫奔小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6-15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打好扶贫攻坚战

  安康:扶贫奔小康
  刘芳霞
  很难想象这机械轰鸣、马路平整、楼房林立、村貌整洁的江北办刘家沟村几年以前是一个连给军属送副对联的钱也拿不出的穷村。
  安康市委书记杨达才介绍说,这巨大的变迁正是历届安康市委、市政府班子坚持以“扶贫奔小康”举全力促使村民治穷致富的一个缩影。如今,像这样的村子在安康市已达200多个。
  增产增收出路何在
  地处秦巴山区的安康市,属国家贫困县(市),全市92万人口有73万人在农村,是典型的以农为主的大市,人多地少,经济基础薄弱。
  从1994年开始,安康市委、市政府依据“八山半水半分田”的自然条件和十年九旱的客观实际,努力开辟“双增”新路。
  地处偏僻的沙坝乡,走科技兴农之路,从1998年开始率先推广地膜小麦,靠科技解决了农民吃饭问题。地膜小麦被称为安康市旱作农业的又一次新革命。
  关庙镇吴台村距安康市区2.5公里,镇委书记陈远才介绍说,这个村在推进“扶贫奔小康”过程中,抓住“西康铁路”建设机遇,发动村民修建100亩平地,建设集旅游、观光于一体的城郊型农业,仅此一项年集体经济收入逾50多万元。
  据统计,1999年全市达到小康标准的200多个村人均产粮480多公斤,人均纯收入在2000元以上。
  没有特色就没有效益
  安康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把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开发主导产业,推进产业化经营作为关键措施,发展了一批专业户、专业村和特色乡镇。
  曾为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安康水电站做出突出贡献的玉岚乡清泉村,坚持种、养、旅游业并重,近3年发展庭园经济示范户72户,并创造性实施粮果间套,全村名优果园面积达到700亩。在去年特大旱灾的情况下,该村村民粮、钱收入仍保持较高纪录。
  目前,安康市已逐步形成了以蚕桑、林果、药材、烤烟为骨干项目的一批富民、富村、富乡、富市的拳头产品和支柱产业。
  并非仅解决“有饭吃、有钱花”
  安康市委、市政府着力于“两个文明建设”同步推进,强化村容村貌等基础设施,促进农村城镇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地处安康市火车站附近的中渡村,倡导村民“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两个文明”建设同步推进,1999年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命名为“文明村”。
  韦家坡村以共同富裕为目标,全村216户,户户楼上楼下,家家电灯、电话,全村学龄儿童入学率始终保持在100%。
  据主管“扶贫奔小康”工作的安康市委常委、农工部部长王化成介绍,沿着“扶贫奔小康”这条路子,到2002年,全市农村小康村可超过500个,占总村数的60%以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