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文学在我们时代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6-17
第6版(文艺评论)
专栏:金台文论

  文学在我们时代
  章蕾
  从出版业的统计数字上,令人感动地呈现着这样的事实:广大普通读者,对文学作品依然怀着坚韧而执拗的期待。无论人们对文学如何众说纷纭;无论在影视和网络面前有多少人背过面去;无论多少次不负责任的写作曾伤害过他们因文学而敏感的心灵;文学的阅读者,仍然以毫不迟疑的购买力,对文学保有持续的热望。面对这样一片由分散隐在的期望积聚起来的苍茫水域,我们的写作能给他们贡献什么?我们的文学该以如何的虔敬来面对这一份真诚?
  出版业的统计数字进一步告诉我们:购买文学书籍的人群集中分布在收入中等稍下的消费阶层,他们有相当一部分是紧缩了日用开支,对文学献上了自己的一份热诚。文学,该怎样面对这样由清贫滋养的古典感情?
  社会分工使作家承担了以文字为工具参与文明创造的任务,文学自然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人们各自沉浸在具体而直感的生活当中,特定情景的生活使人们在某种程度上处在对生活整体的感知局限之中,人们希望通过文学的阅读感知、理解、把握比自己的“特定情景”更为宏阔、广大、整体、丰富的生活,人们希望自己具体、琐碎、散在的生活在文学的表述中得到抽象、整理、规整和提升。
  按照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文学作为艺术门类,和哲学、实践精神的及宗教的途径一样,是同等重要的掌握世界的方式之一,它对整个世界的表述有着特殊的角度和方法,拥有着其他方式不可替代的功能。
  从诗三百、李白、杜甫到曹雪芹、鲁迅,从荷马、莎士比亚到托尔斯泰……每一个时代的文学都以自己的方式给自己的时代勾画出了生动的肖像或侧影。今天的读者对文学怀着更为热切的期待,希望能够借助作家敏锐的感知力,感触到被日常烟尘遮蔽的生活,希望通过作家智慧而训练有素的文字表述,郁积良久的眼泪和欢笑得以汹涌畅快地传达。
  文学,应该是由责任、道德、良知和智慧共同铸造的闪闪发光的大镜。普通人在其中看到了自己和邻人的身影,白日里因赶路而燥热起来的心灵,黑夜里得到了清凉和安宁。
  语言与思维内在的联系,使文学在艺术领域中永远承担着母体的作用。一个时代的最新思维发展,在文学中也将会留下生动前沿的表述。面对酒蓝色的大海,荷马歌唱:“年青的黎明/垂着玫瑰红的手指/重现天际———”。面对大唐盛世,壮丽河山,李白啸吟:“飞流直下三千尺”,“千里江陵一日还”。莎士比亚借书中人物之口,说出了“世界充满了喧哗与骚动”,“我不知我是何人”;托尔斯泰在书本的题记上写道:“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博尔赫斯说出了“如同水消逝在水中”这样的机智语,他还这样来表达爱情:“我爱你/直到永远及其以后”……
  文学语言肩负整合现实图景、洞彻世界秘密、传达内心温暖的重任。深刻而强劲的叙述,将使我们由日常生活组成的现实,获得永恒。
  文学作为母体,不仅承载着其他门类艺术的发展,也承载着世界的良心。无论历史潮涌流变,写作者凭借自己坚强如水的写作良知,沉静潜伏在现实的大洋深处,以一条深海鲸鱼的敏感和沉着,感知着整片大洋的宏伟流向。它既不放过每一次海底岩壳的变化移动,又不会为海平面朝夕之间的波峰浪涌所迷惑。
  文学赋有现实和人群给予的天然使命,和不断向前的物质创造现实保持着密切而清醒的关系。它有时是时代前进的大声疾呼者,有时候是逆物质潮流而上的奋勇者,它是柔弱的勇敢者,是正义的承担者。但无论世界现实怎样,它永远是最后一个绝望者。
  每个作家都以自己的终生努力为自己赢得发言的资格。他所面对的不仅仅是他自己单个人的心灵和现实,而是更广大读者的心灵和现实。文学事业的永恒品质,使得作家不仅对他所生活的时代发言,而且在更深处向未来的时代发言。永恒的魅力,带来巨大的责任;不朽的功勋,要求诚实的劳动。与这一永恒事业相配的诚实劳动,需要的不仅是智慧和敏锐,更重要的是对时代的巨大关怀和宽广爱心。
  知识和智慧归结于预知力。在文学史中,许多伟大的作品无不由于其对于特定时代的厚重叙述,进而成为下一个时代的准确预言。于渺茫昏蒙处发现希望,于征兆未萌前洞察路程。
  我们相信今天的文学仍然具有这一澄明辽阔的品质,在生活中发现生活,在历史中纯粹历史。如同康·巴乌斯托夫斯基比喻的一样,作家们是一些不计功勋的金银匠,在生活的尘土中收集金屑,打造着“金蔷薇”美丽的花朵。世界因希望永在而免于沉陷,历史因黑夜的拉纤者而持续向前。
  有人在我们的时代提出“准备经典”的说法,这一充满热望的词语道出了一个时代的呼唤。文学仍应是圣殿,真、善、美古老的天柱支撑着瓦蓝的天空,“历史的”和“美学的”标准为文学经典的出现廓清了一片开阔的舞台空间。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